第11版:教育在线

激发孩子具有“刨根问底”的“提问力”

——对话中国发明协会学前创新教育分会会长、幸福泉教育创始人程淮

《 人民政协报 》 ( 2022年11月30日   第 11 版)

本报记者 张惠娟

爱因斯坦曾经这样评价过自己:我没有什么特别的才能,只是喜欢刨根问底而已。他还有一句名言:“提出一个问题,往往比解决一个问题更重要。”让孩子提出有价值的问题,是创新教育的首要任务。在日常生活中,父母如何保护孩子的问题意识,并培养孩子解决问题的能力和素养?本期关注。

提问力的价值内涵

教育在线:日前您操持的“中国娃娃好创意”儿童作品展系列活动上,孩子们从“十万个为什么”到“十万个怎么办”的创意作品展示,让与会者耳目一新。会上,您特别提出,要培养孩子爱提问、爱思考、爱想象、爱创造的能力。为什么要关注孩子“问题意识”的培养?

程淮:我一直认为,在知识时代,孩子们要学习的是“十万个为什么”,那是前人已有的知识;在创新时代,孩子们面临的是“十万个怎么办”,需要他们创造性地解决问题。好奇心是孩子的天赋,提问题是解决问题的前提。只有当孩子开始发现问题、思考问题时,他们才会去探索这个世界,逐渐发展成为一种科学素养和创新能力。

其实,人类的一切文明进步都来源于发现问题和解决问题。就像爱因斯坦所说的那样:“提出一个问题,往往比解决一个问题更重要”。因为解决一个问题可能只是方法上的一个技巧而已,而提出一个新的问题,则需要创造性的想象力。今天,如果孩子们能够创造性地提出问题、解决问题;那么,明天他们就会从容不迫地迎接各种各样的挑战。

培养儿童的“提问力”,使他们能提出有趣的有价值的问题,形成有待探索的“问题库”,是创新教育的首要任务。所以,我们要鼓励儿童关注和发现生活中需要解决的真实问题,养成“敢提问、爱提问、会提问、巧提问”的习惯和方法,这也是“提问力”的内涵。

从今年起,中国发明协会计划从每年的“六一”儿童节到8月8日,举办“巧思创意节”。你在“中国娃娃好创意”儿童作品展系列活动所看到的“中国娃娃好创意——十万个怎么办”征集活动便是其中的一项公益活动。

多引导鼓励,让孩子敢提问

教育在线:问题意识是解决问题的第一步。然而在实际生活中,我们发现很多孩子不敢或羞于说出自己的内心想法。在家庭中,如何培养孩子“敢提问”的能力呢?

程淮:要让孩子敢于提问,父母需要更新教育理念,鼓励孩子的提问行为,还可以用一些有趣的问题激发孩子提问的兴趣。

首先,认真倾听并欣赏孩子提出的问题。当孩子提出问题的时候,父母要尽可能放下手头的事情认真倾听。然后用点头、眼神交流、重复问题等方式来表现出家长的重视。

对于孩子提出的问题,家长要保持好奇和欣赏,并进行恰当的回应。你可以先肯定孩子敢提问的行为:“你提了一个很好的问题哦,当年有个科学家也提过同样的问题呢”。然后了解孩子的想法,“这个问题,你是怎么想的呢?”进而对问题进行补充或者和孩子一起探究问题的答案。如果你的时间不允许,可以在肯定孩子的提问后,对孩子说“我现在正在忙,10分钟之后再和你一起讨论这个问题好吗?”给孩子明确的等待时间,让孩子知道你很欣赏他的提问,也很重视和他一起解决问题。

另外,和孩子探索问题的答案时要有耐心。寻求答案的过程正是让孩子进行探索学习的好机会。无论你是直接回答孩子的提问,还是和孩子一起查阅资料、动手试验,都会让孩子明白:对我们未知的问题,这些方式是可以帮助我们解决疑惑和困难的好办法。

和孩子一起“质疑千古佳话”。就是把自古以来传为佳话的人们解决问题的聪明绝顶的方法,作为质疑的对象,以培养孩子敢于质疑权威的批判性思维品质。如,人人称颂的《文彦博树洞取球》的故事,鼓励孩子大胆质疑,也从中发现孩子们的特质。比如有的孩子会说:“如果树洞漏水了怎么办?”“如果球是铁的铜的,再灌水也浮不上来怎么办?”……有的孩子会回答,“球我不要了,让妈妈再给我买一个,不就达到有球玩的目的了吗?”这样的孩子具有领袖才能的萌芽——是能把握大方向、把握最终目标的人。所以,培养孩子的创造力,同时也可以培养孩子的领导力。

建立正向的激励机制,让孩子享受提问的乐趣

教育在线:牛顿能从一个掉落的苹果生发疑问,进而发现万有引力;阿基米德在泡澡的时候受到启发,发现浮力原理,可见好奇心有多么重要!家长如何培养孩子好奇心及“爱提问”的能力?

程淮:爱提问的孩子头脑里一天到晚都是小问号,这正是他们对世界充满好奇、渴望探索的表现。爱提问,便是让孩子有问题意识,喜欢提问,甚至以问倒家长为乐,进而养成提问的习惯。在家庭中,不妨从以下几点入手,着重培养孩子的“问题意识”。

设置“问题墙”或者“问题箱”,将孩子提出的问题记录保存。例如,将孩子每次的问题都写在精美的纸笺上,再把这些纸笺装进透明的小玻璃瓶,将这些玻璃瓶系在电动升降晾衣架上(美其名曰“漂流瓶”)。一方面具有仪式感,可以促进孩子养成“爱提问”的好习惯;另一方面建立专门的“问题库”,也方便随时查阅、回顾曾经提出的问题,和家人以及亲朋好友分享有趣有价值的问题。

运用正向强化机制,对孩子的提问行为进行激励。需要注意的是,家长对孩子的鼓励不仅要有物质方面的激励,更要有精神方面的奖励。如鼓励孩子通过努力可以达到一个数量和质量标准,比如能提出更多的“怎么办”的问题,而不仅仅是问“是什么”和“为什么”,就会获得一星级“问题大王”的称号。奖励作为外在的强化物,需要精神激励和物质奖励并用。如,和爸妈一起去野餐;可以邀请小伙伴到家里做客。而奖励的“点”应当是突出孩子“爱问题”的行为习惯,而不是提问题了就给奖励,不提问就不给奖励,这样就会适得其反,形成为了得到奖励才去问问题的行为。

其实,最大的奖励应是让孩子享受提出问题和发现其乐趣。如果能够得到不断的正强化,就会形成“乐趣—兴趣—志趣—志向”的不断提升。

以身作则,做一名爱提问的家长。家长应将自己发现的问题和孩子一起进行交流、讨论。也可以和孩子比一比,看谁能在生活中发现更多的问题,相互提问,让家庭中充满“爱提问”的良好氛围。

多观察多联想,掌握提问的基本方法

教育在线:能提出有趣的、有价值的、独特性的问题,进而分析问题与综合问题,才能发现真问题以及问题的本质。所以,优秀的人才大都会提出恰当的问题,进而解决问题。父母如何培养孩子“会提问”的能力?

程淮:学问、学问,不仅要“学”,而且要“问”。会提问,能问到关键之处,直指问题的要害或本质,是一种高级思维品质,即思维的深刻性,对孩子具有一定的挑战性,需要先让孩子掌握提问的基本方法。例如:

观察提问法——引导孩子多观察事物的特征或细节进行提问。如:什么动物走路不用脚?是不是所有的树在秋天都要落叶呢?

类比提问法——将已有经验进行类比联想进行提问。例如,飞机不会扇动翅膀,为什么也能像小鸟一样飞翔?怎样才能让人像小树一样,晒晒太阳就饱了,就能长高了?

多角度追问法——从多个角度进行提问等。妈妈说咖啡很好喝,爸爸会怎么说呢?我呢?小狗呢?这些提问的方法需要家长进行示范,慢慢引导,孩子就学会了。

在巧提问中寻求解决问题的最佳方案

教育在线:我们发现,在面对两难或多难问题时,许多人并不会进行矛盾分析,因而对问题解决无从下手。如何让孩子在复杂问题面前“巧提问”,进而寻求最佳的解决方案?

程淮:让孩子在问题解决的初始阶段就能清晰地进行矛盾分析,能够提炼或者明确提出真正要解决的两难或多难问题是什么,后期才能找出更精准的优化解决方案。父母可以多给孩子进行“巧提问”的思维训练,让孩子在巧思考中找到问题的最优解。

第一步:提炼关键词。在日常生活中,要让孩子关注和识别遇到的两难问题,分析提炼出让人“纠结”表达的两难问题的关键词。例如:糖果很好吃,可是吃多了对牙齿又不好,到底是“吃?还是不吃?”等。

第二步:根据解决两难问题的优选解方向提出新的问题。运用“巧思板”(问题解决板)把两难问题进行“一分为二”的分析之后,将两项优点“合二为一”,形成优选解的明确方向,进而提出更具针对性的新问题并解决问题。如:吃糖果的好处是甜甜的味道让自己很开心很满足,坏处是容易形成蛀牙;不吃糖果的好处是不容易形成蛀牙,坏处是看到别人吃糖果就嘴馋,很羡慕。合并好处之后的优选解是:既能吃到甜甜的味道让自己开心,又不会形成蛀牙。新的问题就是:“什么东西甜甜的既好吃又不长蛀牙呢?”或者“怎样吃甜东西不长蛀牙呢?”

第三步:列出一些常见的两难问题,和孩子共同分析和提炼两难问题的解决方案。如,奶奶家和姥姥家不在一个城市,大年三十我们究竟是去奶奶家,还是姥姥家?怎样让两家老人都能欢欢喜喜过大年呢?从问题中让孩子寻找最佳解决方案。

经常性地进行此项“巧提问”的练习,对问题的探索解决会更具创造性,也有助于孩子形成优选思维和优选人格。

当然,巧提问的首要前提是树立正确的价值观。价值观正确,符合公众利益,在冲突中能平衡各方利益,找到问题的最佳解决方案即双赢或多赢的解决方案,问题解决才能恰到好处,利人利己、造福社会。这正是中华优秀传统文化的精华——中庸智慧的魅力。

最后,我想说,每个正常的孩子其实都是“问题大师”,对未知的世界充满着天然的好奇心和求知欲。但不恰当的教育方式会泯灭孩子们的好奇心,扼杀他们的“提问力”。希望家长呵护并培养孩子的“问题意识”,在科学的方法和爱的环境中,让孩子敢于并善于提出有趣的、有价值的问题,使他们成为真正的“问题大师”。并在善于发现问题、探索问题和解决问题的过程中,成长为堪当大任的创造性问题解决者。

2022-11-30 张惠娟 ——对话中国发明协会学前创新教育分会会长、幸福泉教育创始人程淮 1 1 人民政协报 content_34613.html 1 激发孩子具有“刨根问底”的“提问力” 34,613 /enpproperty-->