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10版:教育在线

学前教育如何实现高质量发展

《 人民政协报 》 ( 2022年11月30日   第 10 版)

王红蕾

党的二十大报告指出,高质量发展是全面建设社会主义现代化国家的首要任务,并强调教育、科技、人才是全面建设社会主义现代化国家的基础性、战略性支撑。学前教育作为我国基础教育的基础,是培养担当民族复兴大任的时代新人的重要奠基阶段,对加快建设教育强国和高质量教育体系具有基础性、全局性和战略性支撑作用。在各级政府的大力支持下,我国学前教育在新时代十年取得了明显发展,园所数量、办园规范性明显提升,财政投入力度持续加大,教师队伍建设取得了重要进展。面对新征程新使命,我国学前教育发展整体水平与国家发展目标、战略需求和人民的更高期待仍有一定差距,当务之急是着力推动学前教育实现高质量发展。

首先,学前教育高质量发展,要坚持人民立场,办好人民满意的学前教育。坚持以人民为中心发展学前教育,核心要义是切实关注并解决人民群众的急难愁盼问题,不断满足人民群众对子女接受普及普惠安全优质学前教育的美好期待,破解“入园难”“入园贵”,实现“有园上”“上好园”;关键在于各级政府把推动学前教育公益普惠优质发展作为履职的重要责任,切实采取有效措施补齐短板和弱项,不断扩大普惠性学前教育资源,健全完善政策制度保障体系,使学前教育普及普惠程度和发展质量水平更好满足人民群众和经济社会发展需求。

学前教育高质量发展,要加快建设普惠性学前教育公共服务体系。健全完善公共服务体系,提高公共服务水平,是我国在新时代的重要发展目标。学前教育作为我国公共服务体系的重要组成部分,“十四五”时期的重点任务是巩固普及普惠成果,推动与提升普惠性学前教育公共服务数量和质量,健全普惠性学前教育资源配置,完善普惠性学前教育保障机制。建成并进一步健全覆盖城乡、布局合理、公益普惠的学前教育公共服务体系,提高普惠性公共服务水平,为城乡幼儿提供更加充裕、更加普惠、更加优质的学前教育是今后一段时期我国学前教育发展的重要任务,是新时代“办好学前教育”、推动学前教育高质量发展、实现“幼有优育”的应有之义。

学前教育高质量发展,要健全普惠性学前教育财政投入保障制度与成本分担机制。加快构筑长效稳定的普惠性学前教育财政保障制度,在多数地区以县为主的基础上,适度提高财政保障主体的层级,合理划分省、市、县(区)各级政府投入责任及分担比例。综合考虑当地经济发展水平、学前教育发展状况、人均收入等因素,制定并落实公办园生均财政拨款标准(或生均公用经费标准)和普惠性民办园生均补助标准,并动态调整财政拨款或补助水平,以标准化、制度化的财政投入为普惠性学前教育发展提供有力保障。加快构建与公益普惠相适应的分区域、分人群的普惠性学前教育成本分担机制,在对普惠性幼儿园办园成本进行测算的基础上,根据不同地区财力、办园质量和居民可承受能力,合理确定政府与家庭分担比例,越是经济欠发达的中西部农村地区,政府分担比例应越高,家庭分担比例相应越低。健全普惠性学前教育捐赠的激励机制,鼓励企业、社会团体、个人以多种方式资助普惠性学前教育,完善各类捐赠配套税收政策,引导捐赠资金向学前教育这一薄弱领域倾斜。

高质量学前教育体系建设,要以高质量教师队伍建设为重要支撑。有高质量的教师,才会有高质量的教育,教师是保障学前教育高质量发展的核心要素。省市级政府依据域内学前教师队伍发展实际情况,制定教师队伍发展规划,着力提升学前教师的政治地位、经济地位、社会地位。健全学前教师待遇长效保障机制,根据不同类型举办方、园所不同发展状况、教师待遇的不同项目,合理划分举办方与政府、各级政府间的责任,特别是健全完善学前教师工资长效联动增长机制,依法依规足额足项为教职工缴纳“五险一金”,着力保障普惠性幼儿园教师的津补贴、社保、专业培训等待遇。重点破解编制、人事管理制度等长期制约学前教师队伍建设的瓶颈,不断提高学前教师队伍治理水平,逐步实现在编教师和非在编教师同岗同待遇,充分激发编内外教师的积极性、创造性和活力,提升学前教师职业吸引力。深化教师教育改革,创新完善各类师范院校学前教师培养模式与机制,加强学前教师职后分层分类培训,助力各类幼儿园教师专业发展,着力打造一支数量充足、素质优良、充满活力的学前教师队伍。

(作者系北京师范大学中国教育政策研究院讲师)

2022-11-30 王红蕾 1 1 人民政协报 content_34612.html 1 学前教育如何实现高质量发展 34,612 /enpproperty-->