本报记者 孙琳
东北,中国北方粮仓,共和国工业摇篮。东北地区最辉煌的时期,物质产品生产量与供应量最高年份可以占全国生产总量的70%-80%,最低年份也能达到全国生产总量的50%。
不过,近年来,东北发展速度相较全国水平,却总是“不尽如人意”。从今年上半年数据来看,东三省实力最强劲的辽宁,上半年GDP为13173亿元,GDP同比增长1.5%。
习近平总书记高度重视东北的营商环境建设,在深入推进东北振兴座谈会上发表的重要讲话中提出“六项重点工作”,第一项就是“以优化营商环境为基础,全面深化改革”。党的二十大报告也提出,要“推动东北全面振兴取得新突破”。在住辽全国政协委员李萌娇看来,要推动东北全面振兴,实现辽宁发展的新突破,务必将持续优化营商环境作为发展要务,从思想观念到行为范式、从制度供给到实际效能等各方面积极变化,为市场主体创造优质成长土壤,才能引凤来栖,安心发展。
党的二十大报告提出,深化简政放权、放管结合、优化服务改革;构建全国统一大市场,深化要素市场化改革,建设高标准市场体系;完善产权保护、市场准入、公平竞争、社会信用等市场经济基础制度,优化营商环境。
李萌娇表示,近年来,辽宁把营商环境建设作为事关辽宁振兴发展战略全局的重大问题,全力打造办事方便、法治良好、成本竞争力强、生态宜居的营商环境,取得一定积极成果。截至2021年底,辽宁全省实有民营企业432万户,占市场主体总量的96%;民营经济实现税收2608亿元,占全省税收的53%;固定资产投资规模占全省60%以上;国家级专精特新“小巨人”企业211户,列全国第10位;民营高新技术企业7702户,占全省高新技术企业的95%;民营雏鹰企业2620户,占全省雏鹰企业的98%;瞪羚独角兽企业499户,全部为民营企业;省内上市民营企业50家,占全省境内上市公司的62%。
更多高质量的市场主体,就更离不开一流的营商环境。在李萌娇看来,营商环境与广大市场主体的关系,就像鱼儿和水,水美才能鱼肥。构建新发展格局,推动高质量发展,离不开优质的市场主体,而要引凤来栖,并能安心发展,更需要优良的营商环境作支撑。“从市场主体整个生命周期看,营商环境伴随一个市场主体从注册、成立、运营、成长和发展壮大的全过程。面对辽宁日益增加的市场主体,优化营商环境的工作量巨大,营商环境工作的内容也需要更加细致入微,这就需要我们从系统思维着手,既要改善基础设施等硬环境,更要在提高服务水平、营造法治环境等软环境建设上有新突破,更好发挥制度的支撑、保障、激励作用。”
李萌娇认为,可通过聚焦企业全生命周期,加强各类要素保障,全链条、全过程、全方位做好服务支持,努力减轻实体经济成本。如可通过降低企业融资难度和成本,为企业减负;同时可定期组织召开金融机构座谈会、银企对接会,引导金融机构加大对实体经济的支持力度,降低企业融资成本,实施失业保险“降、免、缓、返、补”政策。据了解,目前辽宁全省已3次降低失业保险费率,5次延长政策执行期,总费率由3%降至1%,2013年以来累计为失业保险参保单位减轻负担328.6亿元。
营商环境的优劣决定着经济发展的速度和质量,已成为衡量一个地区发展软实力的重要标志。“只有倾心倾力为市场主体提供贴身贴心的个性化、专业化、精细化服务,企业才能投资放心、发展安心、生活舒心,最终实现辽宁的新振兴。”李萌娇说。