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12版:宝藏

人类早期文明的精神追求

——观《邂逅·美索不达米亚—叙利亚古代文物精品展》

《 人民政协报 》 ( 2022年11月10日   第 12 版)

作者:全根先

一部人类文明史,本质上是人的精神发育和成长史。人类的精神追求,是人区别于动物的原因,并决定了人类文明的内在结构和发展高度。徜徉在国家图书馆(国家典籍博物馆)宽敞幽静的展览大厅里,仔细鉴赏来自文明古国叙利亚的一件件珍贵文物,我不禁为古代美索不达米亚人的精神追求而深深吸引,领略这一地区自石器时代、青铜时代、铁器时代,以及希腊、罗马和伊斯兰时代以来长达50万年的文化图景和波澜壮阔的历史画卷,追寻人类文明不断演进的坚实步伐。

进入国家图书馆东大门,道路两侧是两幅宣传画。一幅是祭拜者雕像,是一位长者形象,蓄长须,上身赤裸,身着典型的苏美尔人服饰,两手合抱,在做祈祷姿势。这个雕像出土于马里古城(在今代尔祖尔省),是青铜时代早期(公元前2600—前2400年)文物。另一幅是斯芬克斯雕像(宣传画只截取了其中一部分),是长有翅膀的公牛,头戴冠冕,可能是古埃及斯芬克斯传至西亚后的变体。这个雕像发现于阿勒顿省的哈达图,是铁器时代(公元前900—前800年)文物。这两件雕像均收藏于叙利亚阿勒颇博物馆,反映了早期人类的精神寄托,是美索不达米亚人对于超越自身力量的敬畏和膜拜。

美索不达米亚是古希腊对幼发拉底河、底格里斯河两河流域的称谓,大致包括今天的伊拉克、叙利亚、科威特、约旦、伊朗西部、沙特阿拉伯东北部等地。自公元前5000年至公元前300年,这里先后生活着苏美尔人、巴比伦人、亚述人、迦勒底人、波斯人等,创造了灿烂的文明,是人类文明最早的发祥地之一。而地处亚、非、欧三大洲交界处的叙利亚,拥有3500多处古迹,从古巴比伦文明、波斯文明、罗马文明、阿拉伯文明到奥斯曼文明,其古老而丰富的文化遗产犹如一部壮丽史诗。

展品呈现了美索不达米亚人丰富的精神生活,他们的宗教信仰,他们的灵魂栖息之所。在美索不达米亚人的日常生活中,宗教占有非常重要的地位。他们崇拜自然,感动于自然的神奇。在他们看来,天地山水、日月星辰、风雨雷电及各种动植物,似乎都有神灵存在,“空气中到处充满了鬼神”。神住在神庙中,且与人有密切联系。为了得知神的意愿,他们通过占卜寻求神的启示。占卜的形式有多种,最让人难以置信的是“肝卜”,即通过观察羊肝脏左右两叶的变化来预测命运。在巴比伦,祭祀的程序或仪式相当繁琐,“一举手,一投足,一言,一语,均有规定。”

陶器是人类文明最早的见证,也是人类最早的生活用具,几乎所有的文明古国都曾发现过陶器文物。在这次展出的来自大马士革国家博物馆、阿勒颇博物馆等九家叙利亚博物馆和三家国内博物馆的196件/组精美文物中,就有大量的陶器。其中,来自叙利亚的鸟类等形状的象征性陶器,显然并非日常生活所用,可能就用于祭祀仪式。

人类文明的诞生与传承发展,有赖于人的精神活动;如何才能传承?当然要依赖载体。在影像技术发明以前,人类保存记忆的主要途径是口头传统、实物与文字,其中文字是记录人类活动、文明成果的最可靠途径。可以说,文字是人类最伟大的一项发明,是进入文明时代的主要标志。

两河流域最古老的民族,可能是比苏美尔人更早的“原始幼发拉底人”或“欧贝德人”。然而,苏美尔人才是人类最早发明并使用文字的民族。苏美尔文是迄今已知的最早文字。其最初表示文字的符号是象形文字,继尔演变为表音符号与指意符号,最后发展成用芦管书写在泥板上的楔形文字。楔形文字最早出现在公元前3500至3100年的乌鲁克文化时期,早于殷商甲骨文至少两千年,此时世界上绝大多数地区尚处于茹毛饮血的蛮荒时代。有意思的是,楔形文字中竟然已经有了“人性”一词,这是人类自我意识的觉醒证明。

楔形文字,即钉头字,是人类文明史上的一个重要发展阶段,在亚述帝国时期(公元前14—前7世纪)成为地中海东岸到波斯湾的国际通用文字,并形成了一个“楔形文字文化圈”。楔形文字于17世纪被发现。1835年,法国人罗林森在今伊朗西部发现了著名的《贝希斯敦铭文》。这是一块记功石刻,主要记述了波斯帝国国王大流士一世的一些功绩,以古波斯文、新埃兰文、巴比伦文这三种楔形文字镌刻在贝希斯敦岩崖上。后来,破译者通过对比这三种文字,利用当时已部分破译的古波斯语,最终解读了古楔形文字。

有赖于这种文字,我们得以窥知两河流域人们丰富的精神生活,欣赏人类历史上第一部史诗《吉尔伽美什》。

(作者系国家图书馆研究馆员,中国红色文化研究会常务理事)

2022-11-10 全根先 ——观《邂逅·美索不达米亚—叙利亚古代文物精品展》 1 1 人民政协报 content_33536.html 1 人类早期文明的精神追求 33,536 /enpproperty-->