作者:辛姣雅
《钢铁意志》讲述的是新中国成立初期鞍钢恢复生产炼钢的艰辛历程。电影为观众刻画了新中国钢铁工业奠基者的伟岸身影,赞颂了他们的无私奉献,让我们看到个体价值与国家命运发展的相辅相成。
电影大致分为三个段落:从废墟中重建工厂,制造出好钢支援战场恢复国民经济,建设好鞍钢。如何创造出符合剧本故事的美学风格,这考验的正是电影美术人对美学的判断。《钢铁意志》的影像格调必然是粗犷阳刚的。工人激情炼钢的场面视效震撼,炼钢炉高高耸立,重金属质感强烈,不仅凸显了年代感,还极具工业美感,能让观者充分代入。影片以黑、灰色为主,把观众带回到老百姓还处在十分贫穷的状态,吃饭都难以保证。钢铁厂只有空中迎风飘扬的旗子是红色的,还有解放军的黄色军服,仿佛那些就是信仰的颜色。火红的铁水也是最抢眼的颜色符号,就像鞍钢工人们火红的青春和奋斗的精神。
电影色彩的准确运用才能准确表达作品的情感和价值观。从心理学来讲,黑、灰色给人沉重、消极的态度,而红、黄色带给人积极的反应。电影中运用剪影展现宏大的厂房,阳光照射在这片昏暗的厂房就显得格外有生机,预示着希望与未来。电影色彩作为视觉造型元素,当我们用色彩来突出演员在电影中的特征时,人物性格也得以塑造。赵铁池每次记忆闪回,他都是目光坚定,眼睛中映射出的阵阵红色,那是对战火的记忆,也是身陷困境时破釜沉舟的决心和意志。
主旋律电影一直以来都起着传播主流意识形态的作用。随着经济发展、社会转型的加剧再加上外来电影文化的冲击,观众的审美心理发生了变化。主旋律电影为了更好地迎合大众口味,更加注重电影的文化意义,通过讲好故事的方式在大众媒介上传播,向全世界展示中国人的价值观。其中电影美术工作者也在电影制作过程中,努力把观众日益提升的审美眼光吸引过来,让越来越多人爱看主旋律电影。
观众在观赏影视创作的过程中,不止将目光放置于故事本身的叙事上,更是延伸至影视作品的视效与美学中。我想从摄影的角度谈谈。摄影和电影紧密交织,从本质上讲,电影基本上是静止摄影的一种动画形式。从绘画到摄影再到活动影像,体现出视觉媒介语言的演进方向。电影融合了其他艺术形式与媒介,构建起了新的视觉语言。当下数字影像技术发展的总体方向是沿着不断提升观众的视知觉的清晰度和感知方式的多维度前进。从实现的美学效果来看,这是赋予影像艺术更丰富的时空搭建手段。
一部好电影,除了有一个好剧本外,也离不开电影各个元素烘托电影本体,电影画面是重要的视觉表达形式。利用不同的画幅、景别、视角等摄影手法参与电影叙事,展现人物性格,推进故事发展。《钢铁意志》通过俯拍或逆光拍摄钢铁厂,渲染出钢铁厂外景的巍然耸立。在钢铁厂内景,影片常常在整体的昏暗调中,借助场景中自然出现的红色铁水,飞溅出的火花,为环境增添火热的气氛。
当代中国电影作为当代艺术的一部分,吸取中华民族艺术的精华,讲述中国故事,展现传统美学的现代化,并不断建立起自己独特的中式美学。相比西方电影运用油画的透视法构图,中国画的诗意风格一直出现在中国电影发展的轨迹中。从上世纪90年代开始,伴随电影全球化,中国电影中的中式画面视觉元素也呈多元化。电影《英雄》用中式美学讲中国故事,开启了中国电影的商业大片时代,其东方风格的画面意境、独特的美学效果,提升了电影摄影的艺术品位和审美价值。
新时代文艺工作者,肩负着记录新时代的重要使命。我们个人奋斗需要钢铁力量,国家建设也需要钢铁力量,我们需要这种钢铁意志,去战胜新的挑战。
随着我国综合实力的增长和国际话语权的扩大,电影本身作为一种文化产品,是塑造一个国家文化形象的重要方式。电影所塑造的国家形象如何更容易被观众接纳,主旋律电影怎样通过吸引年轻人进行网络传播,都是未来需要思考的问题。
社会在进步,影像在进步,美学也在进步。观众不断提高审美需求,现代科学技术发展对审美产生重要影响,电影美术工作者需要不断追求画面的完美感,不断用新的技术为电影的表现手段完成新的不可能。
(作者单位:中国艺术研究院电影电视研究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