作者:白庚胜
党的二十大报告指出推进文化自信自强,铸就社会主义文化新辉煌,非常鼓舞人心,非常激励文化艺术工作。
在这一历史关键时点,作为中华文化、文学,尤其是社会主义文化、文学的一个重要组成部分,也作为新时代党的民族工作的有机部分,少数民族文学要不忘初心、牢记使命,勇于创新,高质量发展,在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指引下,践行党的二十大制定的路线、方针、政策,围绕中心,服务大局,以人民为中心,实现全新的繁荣发展和当代文学审美。
党的二十大报告强调推动共建“一带一路”高质量发展。共建“一带一路”成为深受欢迎的国际公共产品和国际合作平台,也推动了中国少数民族文学的发展。在建设社会主义文化强国、铸就社会主义文化新辉煌、实现中华民族伟大复兴的壮丽事业中,少数民族文学必须全力投入、积极参与,坚持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提振各族人民的文化自信自强,促进民族团结与社会和谐,讲好中华民族共同体故事,表达好新时代丝绸之路各民族交往交流交融的精彩,为中国文学增添崭新的美学风华,作出别样的精神贡献。
在古代,丝绸之路既是一条连通欧亚大陆的商贸之路,也是文化之路、艺术之路,创造了丰富的文学遗产。希腊神话与神州昆仑、中原、蓬莱、东巴、萨满神话在这条路上对话,罗马史诗和中印史诗缘此而生发,印度诗学对魏晋以来中国诗学的影响余香不绝,法显和玄奘的纪实作品、唐诗宋词、明清小说翻译西传,《真腊风土记》《大唐西域记》《福乐智慧》等精华粹彩……增添了东西方审美的别样色香,大大丰富了人类文学宝库。其中,多有少数民族文学的巨大贡献。
正是凭着丰富多彩的交流,以及鸠摩罗什、纳训等先哲的翻译,丝路结构起了一条与民族、经济、商贸、工艺、技术、宗教、哲学、文化等交往交融相对应的东西方文学长廊。而且,它幽深、妙曼、优雅、丰厚、宏伟,为人类的精神世界造了像、塑了魂、丰了情,直到今天仍然焕发出夺目的风采、无穷的魅力,让人类之间学会互相尊重、宽容和理解,并且用真诚、善良让不同文化各美其美,美人之美,美美与共,一同向着天下大同的灿烂未来行进。
在现当代,丝绸之路依然是东西方文学交往、交流、交融的支点,并成为世界文学在城市化、后工业化、信息化、数字化时代抚慰人类心灵,医治地球创伤,创新生灵存在、表达方式等的良药。因此,无论是回首看看,还是审视当下,更遑论展望未来,文学都是丝路最灵动、最直接的精神诉求手段与语言艺术原创,我们要予以珍视,全力推进。也正因为如此,作为丝路文学的传人,中国文学,尤其是少数民族文学不能不致力于它的文气贯通,让它永远有温度、有性情、有灵魂、有想象力,在文学创作、翻译、批评、教育、交流等各个方面实现突破,放射出和平、友好、和谐、审美的光华。中国少数民族文学过去是,今天是,今后亦将是丝路文学的生力军。
在党的二十大报告中,强调共建“一带一路”的重要意义,这是世界文学、中国文学,尤其是丝路文学、少数民族文学的绝佳发展机遇。置身其中,少数民族文学的光荣与梦想、责任和使命不言而喻。因为与时代的脉搏一起跳动,少数民族文学将获得亘古青春的生命力;由于记录历史的巨变,她将充满感人至深的精神震撼力量;同时,也因为塑造生动、感人的艺术群像,少数民族文学一定能够在中国乃至世界文学画廊中展示风采,实现自己的价值和意义。
可以想象,魔幻的、神秘的、传奇的、英雄的神话、史诗、诗词、曲令、小说等少数民族文学传统,将在此过程中被唤醒、被更新,并获得再生;电影、电视、动漫、游戏等表现形式将在这里获得优质的艺术转换条件与可能;音乐、舞蹈、绘画等艺术领域将从中获取灵感……
“待到山花烂漫时”,党的二十大擘画的社会主义现代化实现之时,少数民族文学将在中国大地和五洲四海耸立起一座座审美雄峰,为她的祖国及人类争光。
(作者系全国政协常委、中国作家协会副主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