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10版:休闲周刊

“精神小伙”让非遗炫酷出圈

《 人民政协报 》 ( 2022年11月04日   第 10 版)

融媒体记者 陈姝延

在北京,有一间摆着形态各异、新旧面人儿的工作室,主人是一位“95后”“精神小伙”,名叫郎佳子彧,殊不知他是“面人郎”的第三代传承人。

面人儿们这些年见证了他许多高光时刻:在江苏卫视《最强大脑》节目中,他以11分51秒48的惊人成绩斩获“龟文骨迹”关卡第一名;北京冬奥会期间,他与摩纳哥亲王一起捏冰墩墩的视频火遍全网;他15岁创作出轰动一时的奥运福娃面塑;16岁破格被北京民间艺术家协会吸收为准会员……

老手艺与时代共振

十年来,更多的人从社交媒体和短视频中认识了这个青春时尚的“面人郎”第三代传承人,每一次出圈,都能将面塑这门老手艺玩出新花样。

“面人郎”诞生于20世纪初,创始人是郎佳子彧的祖父郎绍安。在郎佳子彧看来,三代“面人郎”的作品,实质上都具有一定的时代记录功能。从祖父到父亲再到自己,每个人的作品都与时代共振。祖父郎绍安走街串巷,用面塑将老北京的市井风貌生动形象地保留了下来;生于20世纪60年代的父亲郎志春,用面塑记录了当时流行的戏剧文化;郎佳子彧的作品则以更快的速度呼应热点。

自3岁起,郎佳子彧就经常看父亲用手里的小面团捏出众生百态,5岁时他开始正式跟随父亲学习面塑,16岁时,郎佳子彧发现自己的兴趣和天赋就是捏面人,他想为公共文化保留下这种艺术样式,“让老手艺在今天闪闪发光”。

“新题材老手艺”和“老题材新做法”是如今27岁的他为面塑艺术注入生机的两大法宝。他不光捏出了以《山海经》为蓝本创作出的《火神祝融》,向科比致敬的《科比名人堂》,以动漫人物为原型的《雄狮少年》,还在新冠肺炎疫情防控期间,捏出了向女医务工作者致敬的《巾帼》等作品。当很多人将这些崭新的面人形象定义为“创新”时,郎佳子彧觉得“时代在奔跑,人们的思绪在进步,这还不够”。

于是,郎佳子彧想到,用新媒体传播方式和大家分享传统文化及手工艺品的故事,为更多年轻群体带去传统文化的滋养。

传统题材有“富矿”

传到郎佳子彧这代,“面人郎”已成为他认知当今社会、思考当下问题的载体。“每一代人的生活都有新东西值得展现,把流行文化放到自己的作品里,这是共同点。”郎佳子彧认为,传承传统手工艺不意味着一成不变。当题材重新接近当代人生活时,这种艺术形式才会有生命力。

比起题材的与时俱进,更为凸显的是个性化表达,郎佳子彧觉察到,大家希望看到的是有思想表达和结构更突出的造型。他也希望用作品表达自我,与大家共情。在他看来,这是这门手艺走向艺术的一个方向。

郎佳子彧在传统与现代间自由出入,既没有因循守旧,也没有为追求新潮与传统对立。在北京大学攻读艺术理论专业硕士期间,他系统地学习了艺术理论,花了大量时间来练习中国画。中国画追求的神似与空间的挥洒写意,以及对客观世界的改造,都让他在理解东方美学和传统文化时产生了不小的启发。

“素描或结构学多了,很难理解为什么中国画不讲究透视,房子也歪,所有东西扭曲在一个空间里,还相处得那么自然,浑然一体。绘画时,笔尖不光带有体积、空间,还带有时间,因为行笔的速度会在宣纸上留下不同的痕迹,所以中国画发挥了笔墨纸各个材质的优势,这让我思考到底怎样才能把面塑这种材质更好地发挥出来。”

他说,小时候不理解,甚至有些抵触的传统题材,一旦走近,便发现了其中的浩瀚和璀璨,有着许多未经开挖的“富矿”。《山海经之火神祝融》是郎佳子彧在攻读艺术硕士时的作品。受到《山海经》中对其描述的启发,“南祝融,兽身人面,乘两龙”,十个字的描述添上自己的想象,他创造出一个全身赤红、粉龙盘绕的祝融形象。

“当真正去了解这些故事时,我发现我们有非常好的神话宇宙,就是《山海经》宇宙,所有的神话故事都跟它关联。”他希望包括自己在内的年轻艺术家能够看到这些“宝藏”,并且有能力以各种艺术形式表达出来,让中国的神话宇宙、超级英雄,也能像漫威宇宙那样被世界各地的人熟知和喜爱。

二十多岁的郎佳子彧捏了二十多年的面人,丝毫没有觉得枯燥。他把自己的生命,比作一个载体,从诞生到结束,运载着面塑这项手艺,从上一代交到下一代。他也把自己比作一块砖,为形成坚定自信的中国文化出一份力。

未来,他希望能摸索出更多非遗传承发展的新模式,帮助更多非遗传承人,鼓励、扶持更多年轻的传统文化从业者。

2022-11-04 陈姝延 1 1 人民政协报 content_33213.html 1 “精神小伙”让非遗炫酷出圈 33,213 /enpproperty-->