本报记者 吕巍
“党的二十大报告深刻阐述了中国式现代化的中国特色和本质要求,引发国内外强烈反响。中国式现代化没有走西方老路,摈弃了西方以资本主义为中心的现代化、两极分化的现代化、物质主义膨胀的现代化、对外扩张掠夺的现代化,这是前无古人的创举,拓展了中国走向现代化的途径,创造了人类文明新形态,为制度探索提供了中国方案。”全国政协十三届常委会第二十四次会议分组讨论会上,王侠常委首先发言。
“中国式现代化离不开农业农村现代化。聚力中国式现代化,就要坚持农业农村优先发展,聚焦农业农村现代化,全面推进乡村振兴。巩固拓展脱贫攻坚成果,加快转变农业发展方式,加快农业创新技术步伐,加快农村基础设施建设改造,加快农村人居环境整治,推动我国农业农村现代化取得新成效,使农业成为市场化、集约化和高效益的产业,使农村成为看得见绿水青山、记得住乡愁的现代化家园,使农民成长、生活、劳作得更好。”陈雷常委表示。
杜宇新委员认为,共同富裕也是中国式现代化最基本的特征之一。“从这个角度来讲,促进农村增收、缩小城乡收入差距非常重要。现在农村遇到的一个很大问题就是收入渠道单一,尤其是财产性收入。我们要切实将党的二十大报告中关于深化农村土地制度改革、赋予农民更加充分的财产权利、畅通农村要素流动等决策部署落到实处。”
王侠提出,民族要复兴,乡村必振兴,要加快补齐农业农村现代化短板。“面对风险挑战,我们能始终保持大局稳定,一个重要的原因就是‘三农’这个‘后院’稳住了,粮食安全这个底线守住了。从全局看,农业农村仍然是实现现代化的短板,要继续加强扶持力度,同时充分调动农民的积极性、主动性,让乡村有人气、有活力,加快建设宜居宜业美丽乡村。”
“党的二十大报告明确把全面推进乡村振兴作为新时代新征程‘三农’工作的主题,我们要深刻领会‘全面’的要求,深刻体悟‘扎实’的要义,牢牢把握二十大报告对‘三农’工作的新论断新部署,逐字逐句分析研究,找准‘三农’领域贯彻落实的着力点、主攻点,持续提升工作站位,放宽工作视野,创新工作方法,善于从生动鲜活的基层实践中汲取智慧,善于到基层一线边找问题边找到解决问题的有效方法,拿出切实可行的意见建议,更好服务农业强国建设。”吴晓青常委表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