黄宇光
在电视机前全程聆听习近平所作的二十大报告,心情激动,感悟深切。
报告指出,人民日益增长的美好生活需要和不平衡不充分的发展之间的矛盾,是目前社会的主要矛盾。作为一名“60后”,我深切感受到:党和国家为解决这一社会矛盾所做的各项工作,都诠释着“人民至上,生命至上”的执政理念和发展理念。其中,卫生健康因为切实关涉人民群众最直接、最现实的利益,受人民群众的关心程度最高,也最直接体现着人民群众的获得感。
我是北京协和医院的一名麻醉科医生,在麻醉临床已经工作了近40年,有幸见证、参与、体验了我国的麻醉事业从弱到强直至比肩国际前列的过程,这也是我们国家从站起来、富起来到强起来的伟大飞跃的一个缩影。
记得我小时候,88岁的曾祖母得了急性阑尾炎,医院说年龄太大无法麻醉,最后因为小小的阑尾炎丢了性命。现在,北京协和医院每年实施麻醉手术8万余例,即便是百岁以上的患者也再不会因高龄而失去救治机会。不仅如此,各类疑难重症的临床救治,因为麻醉专业的进步而变得淡定和从容。
分娩镇痛是麻醉学的重要应用领域,几年之前,产妇无痛分娩还近乎奢望。为了满足临床刚性需求和提升分娩镇痛专项工作,国家卫生健康委等七部委联合发布了《关于加强和完善麻醉医疗服务的意见》。针对这样的民生痛点,作为政协委员,我于2018年两会期间提交了《我国分娩镇痛比例低,麻醉学应独立开课》的相关提案,并连续提案从医院政策支持、麻醉医生配置、医保独立收费及生育福利保障等几个方面提出了针对性建议。这一话题引发了强烈的社会关注,就在2018年全国两会结束后不久,国家卫健委第一时间下发了《关于开展分娩镇痛试点工作的通知》,并将912家医院纳入首批分娩镇痛试点基地名单。现在,分娩镇痛试点工作在全国开展4年多来,在试点医院的普及率已经超过了53%,“生得愉快”成了现实。
二十大召开的日子,也恰是“世界麻醉日”,在此之后1天——10月17日,则是“世界镇痛日”。这是一种时间上的巧合,却也让从事麻醉事业的人从心底对二十大和我们的祖国,不由自主地多了一份感恩、感激和敬重。因为,回顾历史和展望未来,我们能够履职尽责、能够呵护民生福祉和患者关切,是国家和时代给我们的自信和底气。
人有五大生命体征:血压、脉搏、呼吸、体温和疼痛。其中,疼痛是人最基本的感官,是人类防范伤害性刺激调动机体保护所作出的本能反应,所以疼痛是人的自然感觉,并伴随人的终生。但疼痛是一把“双刃剑”,在提醒人们防范隐患伤害的同时,也给患者带来了很多不必要的痛苦甚至让人痛不欲生。减少或消除疼痛,既是临床患者的基本权利和美好生活需要,也是麻醉医生的职责和使命。因此,世界卫生组织和国际疼痛学会都在倡议,用科学的方法帮助患者缓解疼痛,这就是麻醉学应有的价值和担当。
现在,麻醉学在外科手术、分娩镇痛、晚期肿瘤等领域都得到了广泛的应用,越来越多的人在感慨:麻醉学的进步和新技术的普及,使人民群众“生得有愉快、活得更舒适、走得有尊严”的愿望得以实现,越来越多的人了解了麻醉、接受过麻醉甚至享受了麻醉。不仅如此,在“十四五”时期国家重点推进的“千县工程”里,麻醉疼痛诊疗作为重点建设的临床五大中心之一,已经进入建设流程,此举将大力提升基层的麻醉学科发展水平,舒适的麻醉诊疗服务将会惠及更多的患者。
人民对美好生活的向往,就是我们的奋斗目标。增进民生福祉,提高人民生活品质,既是二十大报告明确的工作任务,是新征程的集结号,也是我们医卫界政协委员的使命和追求。作为一名医卫专业的无党派人士,肩负生命之托,如何把初心使命体现到“以患者为中心”的医疗工作中?我想,这需要并值得我们用一生去追求和实践。
(作者系全国政协委员,北京协和医学院麻醉学系主任、中华医学会麻醉学分会主任委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