姚俭建
新时代新征程人民政协的历史责任。习近平在二十大报告中指出:“从现在起,中国共产党的中心任务就是团结带领全国各族人民全面建成社会主义现代化强国、实现第二个百年奋斗目标,以中国式现代化全面推进中华民族伟大复兴。”这是中国共产党人站在民族复兴和百年变局的制高点对未来5年乃至更长时期党和国家事业发展的目标任务和大政方针的科学谋划,擘画了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的宏伟蓝图。
当代中国已经行进在全面建设社会主义现代化国家新征程,比历史上任何时期都更接近、更有信心和能力实现中华民族伟大复兴的目标。全面推进中华民族伟大复兴的内在原动力和路径就是中国式现代化。面对错综复杂的国际环境和新时代新征程的新任务新要求,习近平在二十大报告中明确提出:“团结就是力量,团结才能胜利。全面建设社会主义现代化国家,必须充分发挥亿万人民的创造伟力。”
人民政协是中国共产党把马列主义统一战线理论、政党理论、民主政治理论同中国实际相结合的伟大成果,是中国共产党领导各民主党派、无党派人士、人民团体和各族各界人士在政治制度上进行的伟大创造。习近平在二十大报告中强调:“巩固和发展最广泛的爱国统一战线,完善大统战工作格局,坚持大团结大联合,动员全体中华儿女围绕实现中华民族伟大复兴中国梦一起来想、一起来干。”人民政协是各党派团体和各族各界人士大团结大联合的组织。人民政协因团结而生、依团结而存、靠团结而兴,是大团结大联合的象征,在促进中华儿女大团结中具有独特的优势作用,肩负着重要职责使命。因此,围绕新时代新征程中国共产党的中心任务和人民政协的性质定位,“促进中华儿女大团结”“以中国式现代化全面推进中华民族伟大复兴”,无疑是人民政协的历史责任。
“促进中华儿女大团结”“以中国式现代化全面推进中华民族伟大复兴”的历史责任,不仅反映人民政协创立和发展的历史演进,而且表征了人民政协制度的本质特征、民主类型,更体现了人民政协的参加单位、构成界别和各级政协委员固守中国共产党这个圆心的价值取向。
在发展全过程人民民主中发挥人民政协的制度优势。在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民主政治层面考察,全过程人民民主与社会主义协商民主、新型政党制度、人民政协的性质定位之间具有内在的逻辑关联性,是新时代新征程人民政协承担历史责任、履行时代使命的基石。
全过程人民民主是马克思主义关于人民民主理论与中国革命建设改革历史实践相结合的产物。在现实层面,全过程人民民主不仅契合人类历史发展规律和全体人民的根本利益,而且符合中国基本国情,能解决当代中国面临的实际问题,是具有显著优势的社会主义民主。
人民代表大会制度、中国共产党领导的多党合作和政治协商制度、民族区域自治制度以及基层群众自治制度等各种建制保障、鼓励和充分实现了全体人民的广泛民主参与。其中,新型政党制度从顶层设计上引领协商民主的有效形式,形成了政党协商、政协协商等具有中国社会主义民主政治独特优势的民主形式,在扩大民主有效参与、协调各界利益矛盾、凝聚广泛社会共识以及提升民主决策、执行与监督质量等方面彰显了独特优势。新型政党制度与发展社会主义民主政治和建设现代化国家的时代要求相契合,具有鲜明中国特色、明显制度优势和强大自我完善能力,是植根于历史传统,适合于国情实际,并在实践中不断发展和完善的先进政党制度,是对人类政治文明的重大贡献。
历史和现实一再表明,在新时代,人民政协要承担起新时代的历史责任,必须坚持和完善中国共产党领导的多党合作和政治协商制度。从毛泽东与黄炎培“窑洞对”所折射的民主理念到“三三制”民主政权的实践提炼,从“旧政协”到“五一口号”所高扬的协商民主,从“新政治协商会议”筹备、“中国人民政治协商会议”这一名称的诞生一直到新型政党制度的确立和发展,都是在中国共产党大力推动和领导下实现的。正如毛泽东曾指出的,“中国新民主主义革命要胜利,没有一个包括全民族绝大多数人口的最广泛的统一战线,是不可能的。不但如此,这个统一战线还必须是在中国共产党的坚强领导之下。没有中国共产党的坚强领导,任何革命统一战线也是不能胜利的。”人民政协集统一战线、新型政党制度、协商民主的特点于一身,在政治参与、利益表达、民主监督、利益整合、维护稳定等方面都具有独特的优势,体现了中国特色国家治理和协商民主的内在特征,是我国社会主义民主政治的一大特色。党的十八大以来,人民政协坚持发扬民主和增进团结相互贯通、建言资政和凝聚共识双向发力,在协商中促进广泛团结、推进多党合作、实践人民民主。这是以习近平同志为核心的党中央在建设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民主政治、发展全过程人民民主方面的伟大政治创造。正是在这个意义上,全过程人民民主的重要理念及其丰富的实践赋予新时代新征程人民政协以新的时代使命。
人民政协制度历经73年的发展不断走向成熟定型,展现出了多方面的独特优势,焕发出了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民主的勃勃生机。中国特色社会主义进入新时代,以习近平同志为核心的党中央对人民政协工作作出一系列重大部署。人民政协以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为指导,学习贯彻习近平总书记关于加强和改进人民政协工作的重要思想,坚持人民政协性质定位,充分发挥社会主义协商民主的重要渠道和专门协商机构作用,紧扣统筹推进“五位一体”总体布局、协调推进“四个全面”战略布局,积极投身实现“两个一百年”奋斗目标、实现中华民族伟大复兴中国梦的伟大实践,为党和国家事业发展凝心聚力,开拓了人民政协工作的新局面。
在守正创新中力求新突破。人民政协作为最广泛的爱国统一战线组织,共识越多,团结的程度就越深,形成的力量就越大。新时代新征程上,人民政协要紧紧围绕二十大绘制的宏伟蓝图、确立的奋斗目标和作出的战略部署,把加强思想政治引领、广泛凝聚共识作为中心环节,坚持团结和民主两大主题,提高政治协商、民主监督、参政议政水平,更好凝聚共识,担负起“促进中华儿女大团结”“以中国式现代化全面推进中华民族伟大复兴”的历史责任,并在发展全过程人民民主,保障人民当家作主的实践中履行好人民政协的时代使命。
明者因时而变,知者随事而制。习近平在二十大报告中对人民政协工作提出明确要求:“全面发展协商民主,推进协商民主广泛多层制度化发展,坚持和完善中国共产党领导的多党合作和政治协商制度,完善人民政协民主监督和委员联系界别群众制度机制。”各级政协组织要按照这一要求,总结经验,守正创新,积极探索,力争在一些制度机制建设上有新的突破。
完善人民政协民主监督机制。在深入总结政协民主监督实践经验的基础上,着力完善政协民主监督工作制度和机制,进一步突出协商式监督特点,明确和规范民主监督的议题、参与主体、工作流程、机制等各环节,推动政协民主监督与其他监督形式贯通协调,切实把全过程人民民主的理念和实践要求贯彻到政协民主监督工作的全流程、全链条、全方位,不断提升政协民主监督的实效,助力党的二十大作出的科学谋划和党中央的各项决策部署落地见效。
完善委员联系界别群众制度机制。作为政协履职尽责的基本载体,界别是凝聚共识、促进团结的重要纽带。政协委员联系界别群众既是政协的优良传统,又是新时代新征程践行“人民政协为人民”理念的重要途径。在着力构建“界别活、全盘活”格局的基础上,要进一步充实完善委员联系界别群众的制度,优化相应机制,立足实际探索创新与界别群众的联系载体与方式,使广大政协委员更好成为党的方针政策宣传员、思想政治引领者和界别群众贴心人。
(作者系中国人民政协理论研究会常务理事,上海市社会主义学院教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