倪闽景
党的二十大报告强调,我们要坚持教育优先发展、科技自立自强、人才引领驱动,加快建设教育强国、科技强国、人才强国,坚持为党育人、为国育才,全面提高人才自主培养质量,着力造就拔尖创新人才,聚天下英才而用之。
教育强国的“强”字是形容词,是号召,是目标,是方向。这个“强”字,充分体现了以人民为中心的发展思想——“要办好人民满意的教育,全面贯彻党的教育方针,落实立德树人根本任务,培养德智体美劳全面发展的社会主义建设者和接班人,加快建设高质量教育体系,发展素质教育,促进教育公平。”教育强,则青年强;青年强,则国家强。党的二十大报告寄语青年:“广大青年要坚定不移听党话、跟党走,怀抱梦想又脚踏实地,敢想敢为又善作善成,立志做有理想、敢担当、能吃苦、肯奋斗的新时代好青年,让青春在全面建设社会主义现代化国家的火热实践中绽放绚丽之花。”而要帮助广大青年实现这一目标,教育是有力手段。
教育强国的“强”字也是动词,是规划,是方法,是行动。这个“强”字体现了实现教育高质量发展的思想方法和路径。党的二十大报告指出,继续推进实践基础上的理论创新,首先要把握好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的世界观和方法论,坚持好、运用好贯穿其中的立场观点方法。必须坚持人民至上,坚持自信自立,坚持守正创新,坚持问题导向,坚持系统观念,坚持胸怀天下,站稳人民立场、把握人民愿望、尊重人民创造、集中人民智慧,坚持对马克思主义的坚定信仰、对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的坚定信念,坚定道路自信、理论自信、制度自信、文化自信,不断提出真正解决问题的新理念新思路新办法,为前瞻性思考、全局性谋划、战略性布局、整体性推进党和国家各项事业提供科学思想方法。这为制定教育强国相关规划、方法、行动,提供了方向指针。
建设教育强国是全体教育人的责任和使命。实现教育强国,可以从以下四个方面着手:
一是开展高等教育学科专业现代化改造。今年大学毕业生人数达到1076万,一方面是大学生就业压力大,另一方面却是用人单位反映招不到合适人才。这反映了我国存在的人才供需结构性矛盾,造成这一矛盾的原因之一是高校学科设置在一定程度上不符合社会经济发展现状。据相关部门统计,国家对5G、人工智能、大数据和新基建等方面的人才需求达几百万,但是相关人才供给只有几十万。实际上,哪怕是艺术、人文学科课程,也需要进行教学内容和方法的改造,增加新技术和数字化的相关内容,并配备全新的教育教学设备。
二是加快职业教育体系构建。现代社会在某种程度上是一个技能社会,知识可以快速共享,技能却需要每个人自我磨炼。党的二十大报告提出:“建设现代化产业体系,坚持把发展经济的着力点放在实体经济上,推进新型工业化,加快建设制造强国、质量强国、航天强国、交通强国、网络强国、数字中国。”因此,我们应该重视发展职业教育,提倡“人人拥有职业技能,校校重视职业教育”。职业教育不仅是一个教育类别,更需要渗透到全学段、全人群。新制造、新建筑、新轨交、新农业、新电器的专业能力,都不可能通过纸笔教学来完成,需要大量职业技能方面的学习训练。
三是推进基础教育全面优质均衡,核心是培养高质量师资队伍和发展素质教育。一方面要让学生们有更多的课程可以选择,另一方面也要对学生的实践探究提供新的学习空间。
四是学前教育保教质量亟须提升。国家对学前教育的投入明显加大,十年来学前教育毛入学率几乎翻了一倍,但是学前教育师资力量仍有待提高。一些幼儿园缺少专业的学前教育老师,幼儿园课程设置和游戏活动不专业,造成幼儿园学科化。因此,可以通过提升学前教师的待遇和加强培训,实现保教质量。
新时代的教育强国之路需要在具有强大凝聚力和引领力的社会主义意识形态指导下,守正创新,勇毅前行,从战略高度考虑教育一致性和多样化之间的关系,以中华优秀传统文化为本,以世界先进的人文和科技成果为线索,构建充分体现中国传统教育优势的课程架构,形成以我为主导的中国特色国际课程体系,把握教育主动权和话语权,为全面建设社会主义现代化国家、全面推进中华民族伟大复兴作出贡献。
(作者系全国政协委员,上海市教委副主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