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02版:要闻

让大遗址美起来、活起来

——全国政协第三十九次重点关切问题情况通报会侧记

《 人民政协报 》 ( 2022年10月10日   第 02 版)

本报记者 刘彤

三星堆、安阳殷墟、二里头、良渚……这些闪耀着中华文明之光的古遗址,每一处都令世人惊艳不已,竞相“打卡”一睹尊容。

“考古发现的大量古代遗址,是认识和了解人类起源、中华文明起源及统一多民族国家形成和发展最重要的物质载体,具有无可替代的历史价值和文化价值。而在诸多古代遗址中,以‘大遗址’尤为重要。”在9月28日召开的全国政协第三十九次重点关切问题情况通报会上,中国社会科学院副院长高翔如是说道。

此次通报会主题聚焦“推进大遗址保护和利用”,不仅是委员提案中的“高频词汇”,也是当前社会广泛关注的热点话题。

在互动交流环节,有委员提出疑问:“什么是‘大遗址’?关于‘大遗址’的定义、理念,有没有更确切的解释?”

对此,高翔表示,所谓“大遗址”,是近十几年来从文物保护与管理角度产生的一个新概念,专指反映我国古代历史各个发展阶段、涉及政治、宗教、军事、科技、工业、农业、建筑、交通、水利等方面历史文化信息,规模宏大、内涵丰富、价值重大、影响深远的遗址。其种类包括聚落、城镇、宫室、建筑群(含园林)、寺庙(含石窟寺)、手工业作坊、工程、陵寝和墓葬群等。

早在20世纪50年代,我国政府十分重视从制度上规范大遗址保护与利用,先后颁布了《文物保护管理暂行条例》《中华人民共和国文物保护法》等。从“十一五”时期开始,我国逐渐形成以西安、洛阳、荆州、成都、曲阜、郑州为“六片”,以长城、丝绸之路、大运河、茶马古道为“四线”,以陆疆、海疆为“一圈”,以150处重要大遗址为支撑的大遗址保护格局。

国家文物局副局长解冰在会上通报相关情况时表示,2018年以来,我国共实施322项大遗址主动性考古发掘项目,其中,泥河湾发现了我国乃至东亚地区目前已知最早的史前人类颜料加工与细小石器镶嵌使用的关键证据,二里头遗址再现重量级高规格墓葬,三星堆考古新发现再次震撼世界,隋唐洛阳城洛南里坊区考古实证中国文庙、园林的一脉相承。

“依托考古新发现,进一步揭露了重要遗存,明晰了遗址格局,丰富了出土文物资源,推进了学术课题研究,有效挖掘了大遗址内涵价值。”解冰说。

党的十八大以来,大遗址保护利用再次提质增速。习近平总书记多次对遗址保护利用工作作出重要指示批示,大遗址保护利用写入国家系列重要文件及规划,明确了大遗址作为实证中国百万年人类史、一万年文化史、五千多年文明史的核心文物资源的重要地位。

2021年,《中华人民共和国国民经济和社会发展第十四个五年规划和2035年远景目标纲要》对一批遗址保护和国家考古遗址公园建设作出明确要求。同年,国务院办公厅印发《“十四五”文物保护和科技创新规划》。2022年,中办、国办《关于让文物活起来扩大中华文化国际影响力的意见》提出,“做好出土文物和遗址的研究阐释工作,展示中华文明的灿烂成就和中华文化的世界意义”。国家文物局连续多年编制大遗址保护专项规划,积极对接国家文化公园、乡村振兴、文旅融合、区域发展等国家战略,明确大遗址保护工作的总体目标和主要任务……在多方共同努力下,通过加强顶层设计、坚持规划引领,新时代大遗址保护利用宏观管理和专项规划引领格局基本形成。

有这样一份成绩单:大运河、丝绸之路、良渚、殷墟、老司城、元上都等7处大遗址被列入世界遗产名录,36家国家考古遗址公园对外开放,省级考古遗址公园建设多点启动。大遗址在助力中外文明交流互鉴方面的成果也很斐然:良渚古城遗址的成功申遗,实证了中华文明5000年;“丝绸之路:长安—天山廊道的路网”涵盖汉长安城遗址等22个中国遗产点,以及11个哈萨克斯坦、吉尔吉斯斯坦境内遗产点;茶马古道、海上丝绸之路联合申遗,持续深化国际合作研究;世界古都论坛永久会址落户隋唐洛阳城,已连续举办4届,吸引多国政要出席……

“大遗址在传承中华优秀传统文化、推进社会主义文化强国建设中的地位和作用进一步显现,符合我国国情、具有中国特色的大遗址有效保护与科学利用模式初步形成。”高翔说。

成绩值得肯定,但问题也必须正视。例如:大遗址考古研究的投入不平衡,整体理论基础依然薄弱;大遗址保护与利用学术研究和科技引领较为滞后,科研成果转化能力还不强;大遗址保护利用与地方经济社会发展之间的矛盾仍然较为突出。特别是大遗址保护与利用的人才队伍建设还存在“短板”,人手不够,力量不足,很大程度上制约了事业发展。

2018年,全国政协副主席刘奇葆率全国政协调研组围绕“大遗址保护和利用”赴河南、四川两省开展监督性调研。陕西、山西、吉林、浙江四省政协就同一课题在本地区开展协同调研,由全国政协文化文史和学习委员会调研组形成专项调研报告。报告总结了成效,提出了5方面问题,形成6条建议。对照问题和建议,国家文物局认真研究落实,在解决制约大遗址保护利用的土地问题、提升大遗址保护和利用技术研发等方面拿出具体落实举措,取得实效。

解冰说:“目前《中华人民共和国文物保护法》正在修订推进关键阶段。期待全国政协和委员们持续关注修订稿征求意见,在专题调研中继续支持大遗址体制机制创新探索。”

无论是“沉睡三千年,一醒惊天下”的三星堆所掀起的“考古热”,还是国内层出不穷、大受追捧的文物综艺节目,都已彰显出国人对中华文明的深度认同和对中华文化的坚定自信。与此同时,国内的考古工作者们正在为“建设中国特色、中国风格、中国气派的考古学”的宏伟目标积极努力。相信未来,会有越来越多的大遗址美起来、活起来,成为闪耀历史长河与流金岁月里的璀璨明珠,熠熠生辉。

2022-10-10 刘彤 ——全国政协第三十九次重点关切问题情况通报会侧记 1 1 人民政协报 content_31872.html 1 让大遗址美起来、活起来 31,872 /enpproperty-->