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05版:民意周刊

泸定地震进入过渡安置和灾后恢复重建阶段

重建家园,我们一起努力!

《 人民政协报 》 ( 2022年09月26日   第 05 版)

本报讯(记者 韩冬 通讯员 郭健)“四川已进入华西秋雨季节,因余震及工程建设因素影响,很容易再次形成滑坡、崩塌、泥石流等地质灾害,对灾后重建安全构成严重威胁。”近日,刚刚从泸定县返回成都的住川全国政协委员、九三学社四川省委会副主委、地质灾害防治与地质环境保护国家重点实验室常务副主任许强,没来得及休息即开始撰写社情民意信息。他呼吁,及时组织力量开展泸定地震灾区机载激光雷达飞行,为灾后重建、地质灾害防治等提供重要基础和保证。

经过连续多日奋战,四川“9·5”泸定地震灾区生产生活秩序已逐步恢复正常。四川省抗震救灾指挥部、甘孜藏族自治州抗震救灾指挥部相继终止了省级、州级地震一级应急响应。9月15日,中共四川省委召开抗震救灾工作专题会议,研究谋划过渡安置和灾后恢复重建等工作,抗震救灾工作进入过渡安置和灾后恢复重建阶段。

会议结束后,四川省政协第一时间进行传达学习。结合会议精神,省政协主席田向利号召全省各级政协组织、广大政协委员要坚持因地制宜、科学重建,坚持以人为本、民生优先,坚持生态保护、绿色发展的思路,围绕城乡住房重建、公共服务重建、基础设施重建、地灾防治、景区恢复、生态修复、产业发展等重点工作展开履职,助力把灾区建设成为新时代民族地区高质量发展的典范。

省政协委员杨晓敏、蹇依建议,按照推动生态文化旅游融合发展,促进红色旅游和乡村旅游提档升级的设计思路,结合“十四五”规划,对灾区既有道路进行升级改造和补充,为灾区发展全域旅游,深度融入巴蜀文化旅游走廊,打造国际旅游目的地打下更坚实的基础。谈及灾区产业重建的规划方向,省政协委员延华呼吁,“只有将传统优势、自然环境及当地文化等条件通盘考虑,努力搭上区域发展快车,才能‘化害为利、涅槃重生’。”

省政协委员温雪倩、高善峰等通过实地调研,以及对社交媒体中相关内容的分析发现,近几年,疫情、地震接连发生,让不少群众特别是灾区群众表现出恐慌、抑郁、痛苦、无助等一系列应急心理反应。为此,他们立即通过社情民意“直通车”反映该问题,建议从宣传引导、心理援助、社会服务三方面着手,全方位帮助受灾群众尽快走出公共事件的不良影响。

“要立即对辖区内既有房屋特别是棚户区、老旧小区、学校、医院等进行震后安全排查,防止次生灾害发生。”宜宾市政协组织委员梳理了“6·17”长宁地震的救灾经验,他们提醒,地震后楼房外墙瓷砖和墙体开裂、松动,存在严重安全隐患,如不及时排查和处理,次生灾害随时可能发生,将对人民群众生命财产安全造成严重威胁。

“我们相信,在党委政府的领导下、在社会各界的帮助下、在各级政协委员的助力下,受灾地区定能携手各方共同做好灾区恢复重建,一起肩并肩重建美丽家园。”依然在泸定、石棉一线指导救灾、重建工作的甘孜州政协主席雷建平、雅安市政协主席戴华强信心十足。

2022-09-26 韩冬 泸定地震进入过渡安置和灾后恢复重建阶段 1 1 人民政协报 content_31523.html 1 重建家园,我们一起努力! 31,523 /enpproperty-->