作者:吴小龙
1941年,粟裕任新四军第一师师长(后兼政治委员)、苏中军区司令员兼政治委员、苏中区党委书记,领导苏中军民挫败日伪军频繁的“扫荡”“清乡”,坚持和巩固了苏中抗日民主根据地。
1942年9月,新四军一师三旅第七团打了一场胜仗后,回到苏中四分区二窎镇。9月24日是中秋节,七团和群众共同举行了庆功会和中秋联欢会。就在此时,地下党组织和侦察员报告说:屡受七团打击的日军独立步兵第五十二大队企图趁新四军庆祝中秋节之际对根据地发起偷袭。原本沉浸在节日喜悦气氛中的七团一面紧密关注敌人的动向,一面向粟裕等首长汇报。粟裕接到情报后,决定将计就计,将这股敌人引至二窎进行围歼。为此,他率一师首长观察地形,并迅速制定了作战计划——指挥七团在谢家渡设伏,并让该团派部分战士诱敌;同时命令南通县警卫团负责阻击白龙庙援敌,配合七团作战。
9月25日下午,日军在新四军佯攻部队的“率领”下,追赶新四军到达谢家渡。在日军半渡时,七团二营五连率先与敌交火。日军进攻受挫,只得退回,又不甘心失败,于是以沿岸村庄的民房为掩护,和新四军隔河对峙。为不把日军吓跑,粟裕命令七团指战员故意示弱,引诱其继续逗留。敌人果然中计,于傍晚时分又集结在谢家渡,准备渡河。
与此同时,七团多个连队从不同方向涉水渡河,迅速包围了谢家渡,并于天黑后向敌人发起猛攻。敌人很快被压缩到几间民房里,在墙壁上打上枪眼向外疯狂射击,负隅顽抗。七团团长严昌荣见状,随即命令战士们使用火攻。战士奋勇接近敌人,用集束手榴弹投向敌人盘踞的民房。由于民房多为茅草顶,很快被引燃,敌人企图夺门而出,被七团集中轻重机枪扫射,死伤惨重。七团随后发起总攻,在谢家渡全歼了进犯之敌。
9月26日凌晨,谢家渡战斗结束。此次战斗,新四军击毙日军大队长以下120人,生俘日军18人,伪军被毙伤及被俘300余人,缴获机枪、长短枪300多支,子弹无数,手榴弹400多枚,手摇步话机、接收器各1部,指挥刀4把。天亮后,七团带上战利品,押着俘虏回到驻地。乡亲们听到新四军打了胜仗,连忙赶着猪、抬着月饼来到了团部慰问,军民一起“补过”了一个胜利的中秋佳节。老乡们还兴致勃勃观看缴获敌人的肩章、军刀、手枪。战后,七团获得了新四军军部授予的“老虎团”称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