通讯员 杨琴冬子
种子是农业“芯片”,是保障我国粮食安全和主要农产品有效供给的重要基础。
位于海南省三亚崖州湾科技城内的种子实验室是我国种业战略的科研高地,也是习近平总书记4月在海南考察的第一站。
2018年4月,习近平总书记在海南调研时指出,国家南繁科研育种基地是国家宝贵的农业科研平台,一定要建成集科研、生产、销售、科技交流、成果转化为一体的服务全国的“南繁硅谷”。2022年4月,习近平总书记再次来到南繁考察调研,给九三学社界的育种科研工作者带来了巨大的鼓舞和动力。
九三学社社员、海南省崖州湾种子实验室博士后何凯璇当时就在现场,她回忆说:“当时我正在做田菁耐盐碱性评价的实验,总书记来到我面前,亲切地问我,田菁是可以适应盐碱地生长的,还是可以改良盐碱地?我回答说,田菁是可以在盐碱地上生长的,它生长迅速,适应性广,同时具有改良盐碱地的作用。”
32岁的何凯璇刚毕业于中国科学院遗传与发育生物学研究所,主要从事豆科植物田菁的耐盐碱机制研究及育种工作。“我觉得,总书记来到海南第一站就来到种子实验室,再次证明种子对于粮食安全的重要战略意义。习近平总书记说要用我们的中国碗装我们的中国粮,这也是育种工作者的指导思想。”
三亚市政协委员、九三学社崖州湾科技城支社副主委、广东省科学院南繁种业研究所海南育种科研基地副主任吴建涛2010年至今一直从事南繁育种与服务工作。他表示,“我们一定不负科研工作者的使命,向袁隆平等老一辈科学家学习,扎根一线、不畏艰难,为我国的种业发展作出贡献。”
海南省崖州湾种子实验室正式成立只有一年时间,但是我国南繁育种已经走过了近70年的历程,与很多九三学社社员有着历史渊源。九三学社崖州湾科技城支社主委、种子实验室合作交流部负责人夏勉介绍道:“20世纪60年代,为了缩短品种育成年限,九三学社社员、中国科学院院士金善宝团队在井冈山的铜陵和江西庐山等高海拔山地布点试验,后又到云南元谋和海南通什种植,采取‘北方春播-高山夏播-南方秋播’,大大缩短了小麦新品种选育的时间,先后培育出‘京红’‘京春’春小麦新品种,圆满实现了春小麦‘南繁北育’一年3代的构想。”
1996年,我国开始实施“九五”种子工程建设,九三学社中央原副主席、原农业部副部长洪绂曾当时负责种子产业化领导小组工作。这项工程开启了我国种子产业化的新阶段,是由种子向种业迈进的里程碑。多年来,洪绂多次到南繁实地调研,十分关注我国种业建设。
2021年5月12日揭牌成立的海南省崖州湾种子实验室,探索构建新型研发机构式的组织管理模式,实行理事会领导下的主任负责制。九三学社中央委员、中国工程院院士万建民担任实验室领导班子名誉主任。今年全国两会,习近平总书记看望了农业界、社会福利和社会保障界的全国政协委员并参加联组会,万建民以《全面推进农业农村现代化》为题进行发言,在会上提出粮食安全等方面的建议。
九三学社中央委员、中国科学院院士、中国农业科学院作物研究所所长钱前担任学术委员会主任。目前,钱前正在崖州湾科技城主持建设国家野生稻种质资源圃。习近平总书记在种子实验室考察时,现场介绍的新型水稻种质“小薇”“小美”就是钱前团队研制的。
2021年9月,九三学社中央主席、中国科学院院士武维华率调研组到海南,围绕加强种质资源保护和育种创新情况开展专题调研。他强调:“切实保障南繁科研用地,加快科研配套服务区建设,着力打造科研育种创新平台,提高种业科技创新能力。”
现在,每年有来自全国29个省份超过700家“育、繁、推”相关单位上万名科技人员到海南从事南繁工作,这些科技工作者中有许多是九三学社社员。2022年2月,九三学社崖州湾科技城支社正式成立。成立大会上,九三学社海南省委会副主委、海南大学副校长曹兵表示,“九三学社崖州湾科技城支社成立是落实‘九琼合作’的重要举措,体现了九三学社以实际行动助力海南自贸港建设的饱满政治热情。爱国、民主、科学是九三学社的优良传统,支社全体社员要继承与发扬九三学社的优良传统,在本职岗位上建功立业、在社务工作中履行好政治职责,助力海南自贸港和崖州湾科技城建设。”
如今,支社队伍涵盖深海、南繁、科教等领域,既有广州海洋地质调查局三亚南繁地质研究所王嘹亮、海南大学副校长曹兵这样的老社员、知名科学家,也有崖州湾种子实验室贾亚军、海南省农科院三亚研究院林夏这样的新社员、青年科学家。
九三学社的南繁科研人员牢记习近平总书记嘱托,以时不我待、只争朝夕的精气神,开启新的南繁育种征程,努力把种子牢牢攥在自己手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