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09版:慈善周刊

徐兴鹏:抗疫志愿者中的“发明家”

《 人民政协报 》 ( 2022年07月19日   第 09 版)

本报记者 赵莹莹

绳子一拉,一块写有“OK,扫完了,完事了”的提示板随即立起……近日出现在辽宁省沈阳市一处核酸检测采样点的“扫码神器”,使得信息录入过程简单快速,不仅引得人们会心一笑,更大大提高了工作效率。

说起发明这款“神器”的历程,去年9月刚刚退役的27岁小伙儿徐兴鹏笑着告诉记者:“就是想把核酸检测这件事做好,一个‘小发明’能让大家在枯燥的排队后开心一下,我也挺高兴。”

每天清晨6时从家出发,6时30分前到达点位,消杀、穿上防护服、做好前期准备后,7时准时开工,直至22时采样结束,中午和傍晚分别有1个小时休息时间。从4月20日至今,除偶尔请假,这已成为徐兴鹏的日常。他所在的核酸检测采样点,位于铁西区北二路与景星街交会处东北角。

最初扫码录入信息时,徐兴鹏碰到了一些小麻烦:手抖,常常导致扫码不聚焦;光照强烈时,手机屏幕反光,半天也扫不上;有些市民的手机膜防蓝光、防窥,扫码时十分耗费时间。于是,他把家中的手机架带到了工作岗位,还用身边的试管包装盒做了个防反光箱,即把小纸盒抠去两面,调整最佳角度用胶带固定在手机和窗户护栏之间。

“有些市民看到小箱子,总把手机往里面塞,甚至直接怼到了扫码手机镜头上。”徐兴鹏说,一位热心大姐看到后,打印了一张“求求你了,别往里放”的小纸条搁到箱子里,问题迎刃而解。随即,他又将蓝牙鼠标与扫码手机连接,操作起来更加快捷便利。

解决了“小麻烦”,徐兴鹏又发现了另一个问题。信息录入时,时常听到有居民随口问一句“扫上了吗?”回答声音小了,担心对方听不到,声音大了,听起来又令人不舒服。为了破解这一窘境,他再次改进了之前的“小发明”——以窗户护栏横栏为轴,通过一根红线牵引一块提示板,做到节省时间、高效沟通。

没扫码时,提示板躺着;扫码完毕,只需手一拉或脚一踩红线,提示板便立起来,告诉对方“OK,扫完了,完事了”。这对于勤于动手动脑的徐兴鹏,操作起来可谓驾轻就熟,最快一两秒钟可完成一次扫码,检测10人仅用1分钟。

见识到“扫码神器”后,好奇的市民纷纷掏出手机记录下这有趣的一幕。有网友在看到视频分享后,特意开车1小时过来做核酸,只为见识“沈阳铁西小伙的人工智能”。还有众多志愿者前来询问制作教程,然后在自己参与服务的采样点学以致用。

“有时赶上我请假,人们会追问‘OK哪去了’。”徐兴鹏笑言,他所在的点位人流量大,最多时一天能检测3000人左右,有“扫码神器”助力,这里很少再见到排队长龙,现场核酸采样工作秩序井然。

面对每日繁重的工作,辛苦之余,一个“可爱又实用”的“小发明”,足可见徐兴鹏的细致与耐心,给核酸检测带来一味快乐与治愈的调剂。行伍之列,他金戈铁马,褪去军装,依然激情不减、使命不忘,以一腔热血诉说着为人民服务的军人情怀。

2022-07-19 赵莹莹 1 1 人民政协报 content_27909.html 1 徐兴鹏:抗疫志愿者中的“发明家” 27,909 /enpproperty-->