文/图 本报记者 崔吕萍
一届5年,一年4次,一般来说,全国政协经济委员会的委员,届内有20次左右参与全国政协宏观经济形势分析座谈会的机会,其中预约发言8分钟、现场互动发言5分钟。私下聊起来,不少委员反映,他们发言时最怕观点没说完、计时器就响了。
但2022年第二季度宏观经济形势分析座谈会,让大家感觉“很不一样”——这场从下午3点开到了晚上6点10分的座谈会,除了介绍情况严格“按表走”的国家统计局和全国工商联的同志,以及表态“要把问题带回去”的部委同志,现场7位预约发言和4位举手发言的委员学者,充分表达了自己的观点,其间还有几位委员插了话。而令发言者“敬畏”的计时器全程没响,“沉浸”式、多元化的经济观察讨论角度,让这场开在中国经济“筑底回升”关键期的宏观经济形势分析座谈会,余音绕梁。
稳预期,把发展摆到更加重要位置,给企业吃下“定心丸”
稳经济的关键点之一在于稳预期,即便这一预期中还包含诸多挑战。
“我来自中关村,企业也已经营了38年。对企业来讲,给予减税降费当然很重要,但更需警惕思维定式所导致的风险。因为这种思维定式一旦被带到其他经济决策中,就会带来不少麻烦。比如一些过去不算问题的问题,现在因为部门之间不能、不愿担责而产生的相互推诿扯皮,反而影响到了企业的正常经营。因此要想提振企业家的信心,就需要重新认识和理解发展是硬道理,重新倡导为振兴发展而应有的担当文化。”虽然坐在会场偏后位置,但这并不妨碍全国政协参政议政人才库特聘专家,十一、十二届全国政协委员,时代集团总裁王小兰举手发言。
以王小兰为代表的企业家身处创造GDP一线,商场风雨中他们勇立潮头。此时此刻,政策能够给予他们的,又应该是什么?
“全年力争实现年初提出的经济增长预期目标,要求较高、挑战不小。要实现这一增长目标,我认为首要任务是在继续应对奥密克戎疫情冲击的背景下,力争形成一个比较确定、可预期的经济运行环境。”全国政协经济委员会副主任,国务院发展研究中心原副主任刘世锦认为,当前稳住预期非常关键。
事实上,针对部分地区复工进展不及预期的情况,相关调查认为原因之一就是企业因担心又会遇到疫情管控“一刀切”、花出去的钱收不回来而不敢采购招工。
“从这个角度看,我们是不是能进一步将疫情防控政策对经济活动的影响,降到可预期、可承受、尽可能小的范围之内,使得大多数经济经营活动在大部分时间内是可以正常或者接近正常开展?”刘世锦提出,今年下半年经济恢复,在修复信心、稳定预期方面,应当采取一些能够落地、获得感强的政策措施。
“发展是硬道理,这就要求我们任何时候都不能忽视和放松发展,特别是当前,要坚决避免防疫‘一好遮百丑’的倾向,坚决防止只管防疫不顾经济社会发展的不负责任做法。”全国政协委员,国家税务总局原副局长孙瑞标的观点同样来自对市场主体的多角度研判。
化风险,该出手时就出手,防止负面情绪蔓延
“我研究经济多年,从未为房地产说过话。但当前,我认为对房地产要给予更多的关注和更大力度的支持。”据全国政协参政议政人才库特聘专家,十二届全国政协委员,全国工商联原副主席庄聪生说,最近他与这一领域的多位同志进行了交流,总的感觉是房地产市场发展面临严峻挑战,有的房企资金链断裂,因项目停工还滋生出了不少风险。
房地产是经济增长的动力之一。从3月下旬以来,全国商品住宅销售面积和土地成交总建筑面积有所回升,但同比仍呈下降趋势。国家统计局数据显示,上半年,全国固定资产投资(不含农户)271430亿元,同比增长6.1%。分领域看,基础设施投资增长7.1%,制造业投资增长10.4%,而房地产开发投资下降5.4%。
对此,庄聪生建议,第一步先稳住预期。对不具备保交付条件的楼盘可以考虑由地方国企接盘,对烂尾楼楼盘维权应当在第一时间出手化解,防止负面情绪蔓延。
第二步要保障刚性、改善性需求,建议放松二线城市新房和二手房限购,取消二线城市认房又认贷,下调首套房和二套房首付比例。
第三步要支持供应端加快化解风险,到期债务应当给予适当展期,金融机构不要盲目抽贷、断贷和压贷,强化对稳健型企业的融资支持,开放更多金融工具的使用,满足企业合理的开发贷等相关贷款需求。
帮企业,为清理拖欠中小企业账款注入源头活水,恢复市场主体发展信心
扶持企业,一定程度上就是稳投资、稳就业。但在全国政协经济委员会副主任,工业和信息化部原部长苗圩看来,如果拖欠中小企业账款的问题不解决,让企业感觉“不接单等死、接了单找死”,那么民间投资意愿就会被削弱,优化营商环境、恢复企业信心更无从谈起。
值得一提的是,近期全国政协经济委员会在地方上开展了“健全防范和化解拖欠中小企业账款长效机制”调研。
“这一过程中我们发现了拖欠的两个显著特点:一是从拖欠主体看,政府部门、事业单位占比较高,特别是越到基层单位拖欠问题越严重,近年来,部分基层政府财政收支矛盾突出,既要保基本民生、保工资、保运转,又要做好疫情防控,使得收支缺口进一步扩大,往往顾不上清偿中小企业欠款;二是从拖欠领域看,工程建设领域较为突出,特别是部分大型房地产企业账款逾期问题凸显,目前虽然房地产行业整体融资环境有所改善,但房地产企业资金面恶化的局面尚未得到扭转。同时,一些大型企业承接项目后,分包给中小企业,也导致了‘上游拖欠、层层拖欠、相互拖欠’等‘三角债’问题愈加突出。”对此,苗圩建议在加大力度推动投资、稳定经济大盘的同时,借鉴地方隐性债务化解试点和清理“三角债”的经验,通过财政、金融手段筹集增量资金,以时间换空间,为化解拖欠、打通“三角债”链条提供源头活水。
“拖欠企业账款是个全国性的问题,这个老大难问题解决不好会抵消国务院扎实稳住经济的一揽子政策措施效能,而且我觉得解决相互拖欠的问题应该把重点放在政府欠企业的、国企欠民企的、大企业欠小企业的账款上,特别是在地方政府举债管控要求越来越严的情况下,拖欠企业的账款变成了个别地方政府腾挪的空间,可能会引发新的风险。要还地方政府拖欠的账款,需要明确源头活水。”全国政协委员,中国财政科学研究院院长刘尚希抓紧时间发表了看法和建议。
促发展,培育新增长点,防疫同时加速人流物流资金流动起来!
发展是硬道理,那么稳与进之间又该如何兼顾、相互促进?
在长期关注私募股权创投基金发展的全国政协委员,中国证监会原主席肖钢看来,私募股权创投基金在促进创新资本形成、提高直接融资比重、助力产业转型升级等方面作用独特,但近一个时期看,私募股权创投基金的运行环境出现了一些变化,募资增速明显放缓,投资能力和意愿下降。从这些变化中,肖钢认为需要警惕一些苗头或趋势:“一要警惕在多重复杂因素作用力下,创投机构因看不准而观望、甚至按下投资暂停键;二要警惕私募创投领域的升级分化洗牌,给科技创新型企业带来的负面影响。”
一直以来,私募股权创投基金在发现和扶持“未来之星”式企业方面“天赋异禀”,我们看到,众多专精特新“小巨人”背后都有私募股权创投基金的影子,它们给予企业的不只是资金,还有引导企业甚至产业链向前一步的动力。
“当前,我认为有必要调动各类政策,激励私募创投基金发挥在培育经济增长新动能、促进战略性新兴产业发展方面的优势,让其着力提升产业数字化水平、助力创新创业早期企业。”给需要资金的企业匹配上合适的资金,肖钢认为这是捋顺企业发展逻辑的关键。
“我建议在支持民营经济发展、平台经济发展、创新型领先企业发展方面出台政策;支持数字经济、绿色创新等新增长点发展,比如在守住底线的前提下,支持数据要素更大范围的流转、利用,提升我国在这个领域的竞争优势;在深化改革开放方面也要有标志性的动作,比如在农村土地制度改革、农民工进城和基本公共服务均等化、基础行业领域放宽准入、制度规则型对外开放等方面,采取有扩张效应、能提振信心的政策举措。”刘世锦这样说。
“培育经济持续恢复的内生动力非常关键,为此我想提三点:一是支持平台经济持续健康发展,去年下半年以来平台经济的增势明显放缓,当前要加快平台经济专项整改向常态化监管转变,给市场主体以明确预期,同时鼓励平台企业参与国家重大科技创新项目;二是建议加大对制造企业数字化转型的政策支持;三是建议加快推进农业转移人口市民化方面的改革,增强持续扩大消费的动力。”全国政协委员,国务院发展研究中心原副主任王一鸣的发言干净利落。
聚焦当前经济运行中的突出问题,孙瑞标建议,当前应千方百计做好能源原材料保供稳价工作,统筹利用好国内外资源市场,加强煤炭电力生产的监测调度,进一步充实能源矿产品原材料等物资储备,切实减轻中下游企业成本上涨压力;鼓励有条件的地区采取发放消费券等措施,释放居民消费潜力,抓住学生暑假和国庆假期契机,大力促进旅游、住宿餐饮和文体娱乐消费,切实推动生活性服务业快速发展;坚持因城施策、一城一策方针,适时调整完善相关的差别化政策,促使房地产市场尽快走出低迷、健康发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