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08版:协商

让教育回归立德树人初心

——安徽省政协“完善义务教育‘双减’政策落实机制”月度专题协商会综述

《 人民政协报 》 ( 2022年07月11日   第 08 版)

安徽省政协调研组在宿州市汴河中心小学调研

安徽省政协调研组在合肥市师范附小调研

安徽省政协调研组在合肥市西园新村小学调研

通讯员 徐拓 本报记者 胡方玉

“全省各级政协要紧扣‘双减’目标任务,多想‘思考题’,多做‘填空题’,继续围绕义务教育‘双减’政策落实、深化教育综合改革等方面建真言、谋良策、支实招,促进义务教育提质增效。”6月28日,安徽省政协召开“完善义务教育‘双减’政策落实机制”月度专题协商会,省政协主席唐良智在会上要求。

推进义务教育“双减”工作,事关立德树人根本任务,事关人民群众急难愁盼,事关促进学生全面发展健康成长。

为推动“进一步减轻义务教育阶段学生作业负担和校外培训负担”政策落地,安徽省委、省政府、省政协将“完善义务教育‘双减’政策落实机制”列入今年省政协民主协商计划。

■ 放大协同效应

“双减”政策落地近一年,安徽省学校教育教学质量和服务水平有所提升,作业布置更加合理,学校课后服务体系初步建立,学生学习更好回归校园,校外培训机构培训行为逐步规范。

但调研显示,基础教育内卷的“剧场效应”尚未根除,城乡教育资源不均衡依然存在,“双减”政策在基层没有完全消化。“迫切需要发挥‘双减’政策正本清源作用,进一步完善政策落实机制,推动教育回归立德树人初心。”省政协副主席夏涛在主题发言中表示。

全面压减义务教育阶段学生书面作业的总量和时长是落实“双减”政策的明确规定。如何提高作业管理水平,是老师、家长关注的重要话题,也是委员们的履职方向。

民革省委会调研发现,当前少数学校的作业管理水平还不能适应减负增效要求,“为减而减、拿来主义、机械重复等问题还不同程度地存在。”省政协委员、安徽大学新闻传播学院院长姜红在代表民革发言时表示,要指导各市因地制宜研制关于加强义务教育阶段作业设计与实施的工作指引。

同时,她建议进一步加强教师培训。“指导各级科研、教研与师训部门将作业设计与实施和命题能力统筹纳入工作范围,持续开展相关培训工作,指导教师准确理解课程方案和课程标准的实质内涵,以单元作业设计等为抓手,不断提升作业设计与命题能力,有效掌握各类作业实施方法。”还要健全学校、教师、学生家长三方互动交流平台,支持家长履行家庭教育主体责任,充分放大作业管理的协同效应。

与会的省委党校(省行政学院)社会和生态文明教研部主任张超认为,落实“双减”政策,构建健康教育生态,除了校内提质增效和校外规范管理,离不开家长的理解支持和协同配合。她建议加大督导力度,明确要求学校拟定家校协同内容、协同形式等,把督导结果作为学校、教师评优评先的重要参考。

张超还建议,明确省、市、县各级组织在建设家庭教育指导服务体系中应承担的具体责任。“比照乡镇(街道)对社工人员持证的要求,要求每个乡镇(街道)至少有1名工作人员持有家庭教育指导师资格证,每村(居)至少培养1名家庭教育‘明白人’。”

■ 让学生在校内“吃饱”“吃好”

“双减”有两个阵地,一个是校外,一个是校内,校内增效的程度决定校外减负的效果。提高学校教育质量是“双减”的治本之策,只有让学生在校内“吃饱”“吃好”,才能从根本上减少校外培训需求。

中央“双减”意见发布后,安徽省上下高度重视,统筹推进“双减”工作走深走实,取得阶段性成效。其中,“课后服务”作为落实“双减”政策的重要举措,实现了“义务教育阶段学校全覆盖、有需要的学生全覆盖”两个全覆盖,为“双减”工作初见成效发挥重要作用。

但目前还存在一系列亟须解决的问题。“有的地方提供的课后服务存在‘一刀切’现象,主要是辅导学生完成课后作业,服务内容和形式单一,缺少形式多样的个性化课程,难以满足家长、学生多样化的教育需求。”省政协委员、淮北市第二中学副校长王承华表示。

在王承华看来,当前中小学教师结构性缺编问题突出,音体美专任教师比较紧缺;课后服务目前还是以本校教师为主,很多课后服务课程对专业性要求高,在校教师难以胜任。她建议,配足配齐课后服务师资力量。“加强省级统筹、市级管理、城乡协同,解决学校教师短缺特别是音体美专任教师缺额问题。”

省政协委员、芜湖市政协主席张峰的发言同样涉及编制问题。他认为教师是教育工作的中坚力量,是确保学生在校内学足学好的决定性因素,是推动“双减”政策落地的重要保障。

近年来,安徽持续推动中小学教职工编制动态调整,助力义务教育优质均衡发展。张峰建议,盘活存量,加大动态调整力度。“编制动态调整以上一年度教育事业发展统计数据为基础,每2-3年调整一次为宜。进一步发挥省编制‘周转池’作用,增量扩面,及时调整教师编制总额,与长三角发达地区等高对标,适当提高小规模学校、教学点编制配备标准。”

张峰提出,要建立健全校际教师资源共享机制,通过集团化办学、学区一体化管理、学校联盟合作、跨校兼课、跨学段任教等方式,逐步解决不同区域、学校、学段、学科之间教师结构性缺员等问题。逐步降低教职工编制中管理和工勤人员比例,优化队伍结构。

参会的安徽师范大学教育发展集团总经理胡鑫也提到了均衡发展。“‘双减’只是减负担,不是减质量,更不是减责任。”

如何减负提质?胡鑫建议,政府制定类似驻村扶贫的制度,每年选派一批优秀校长、骨干教师,前往薄弱学校,帮助薄弱学校转型升级。鼓励跨区域推进集团化办学,建立薄弱地区教育扶持示范校。

■ 期待组合拳

会上,委员们表示,“双减”工作,“减”是第一步,“管”要跟得上,必须打出系统治理的“组合拳”。

“实施办法”待修订、“违法所得”难认定、行政执法成本高、机构分类难统筹……在落实“双减”政策过程中,基层教育行政部门在开展校外培训机构治理工作时,面临着一些共性执法难题。

为进一步提升基层教育行政执法水平,提高校外培训综合治理能力,合肥市包河区政协主席方明桂建议,加快完善安徽省校外教育培训行政执法制度建设,加强基层教育行政执法工作指导,加强校外培训机构分类鉴别工作统筹。

“按照教育部《义务教育阶段校外培训项目分类鉴别指南》的要求,遵循‘从严规范、科学严谨、统筹协调’三个原则,推进校外培训机构分类鉴别工作。”方明桂提出,要进一步明确由省级、市级行政主管部门对分类鉴别工作进行统筹,组建专门的鉴定专家组,避免出现同类培训项目在不同县(市、区)给出差异鉴别结果,提高基层行政执法工作的协同性。

池州市政协副主席贾瑄也表示,校外培训机构执法监管权责不够明晰,难以形成多部门联合执法的强大合力。“目前我省教育、科技、文旅、体育、市场监管等部门按照职责分工,各自承担主管领域校外培训机构监管工作,工作合力有待进一步增强。”

贾瑄建议,充分发挥“双减”工作专门协调机制作用,建立校外培训监管联合执法机制。按照“谁审批谁监管、谁主管谁监管”的原则,结合审批监管职责,各行政主管部门牵头组织,相关管理部门参与,定期开展校外培训综合执法、联合执法、协作执法。

■ 回应:切实优化教育生态

会上,6位委员和专家发言。会前,省政协组织委员、专家深入中小学校、校外培训机构、有关行政主管部门广泛开展实地调研和问卷调查,会议共收到发言材料78篇。

大家认为,发挥“双减”政策正本清源作用,关键在于进一步完善政策落实机制,推动教育回归立德树人初心,建议完善学生在校内学足学好的配套保障机制,让教育回归校园主阵地;完善为教师减负赋能的政策落实机制,让教师回归教学本职;完善校外培训机构治理的审批监管机制,让校外培训回归规范运营轨道;完善教育体制改革的创新探索机制,让科学教育观回归社会主流共识。对于大家的意见建议,省教育厅作回应发言。

在互动交流环节,委员现场提问,部分网民的问题也被带到了会场,省文旅厅、省民政厅、省市场监管局相关负责人现场回应。

“这次协商选题非常好,抓住了优化教育生态的关键点,呼应了社会关注的焦点、热点。”对于会议成果,出席会议的省政府副省长王翠凤给予肯定。

王翠凤表示,省政府将认真抓好专题协商成果转化利用,坚持“五育并举”,校内校外两手抓,学校家庭社会协同,打出系统治理“组合拳”,切实优化教育生态,确保高质量完成“双减”任务。

2022-07-11 徐拓 胡方玉 ——安徽省政协“完善义务教育‘双减’政策落实机制”月度专题协商会综述 1 1 人民政协报 content_27375.html 1 让教育回归立德树人初心 27,375 /enpproperty-->