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10版:春秋周刊

武工队三进淮宝

《 人民政协报 》 ( 2022年07月07日   第 10 版)

1948年,曹荻秋(前排右一)和战友们合影

姜海舟 姜瑞荣

淮宝县是抗日战争中,由中国共产党领导的新四军、八路军新开辟的抗日根据地。1940年7月,为打通八路军南下、新四军北上的通道,将淮南、淮北抗日根据地连成一片,中共中央中原局和新四军江北指挥部命令,新四军五支队司令员罗炳辉率所部向洪泽湖东岸三河以北地区进军,在这块原属淮阴、淮安、宝应、盱眙、泗阳等县之间的边缘地带建立淮宝抗日根据地。1941年7月,经上级批准成立抗日民主政权——淮宝县政府。

抗战胜利后,获得解放的淮宝人民,正沉浸在胜利的喜悦之中。可是,1946年6月,蒋介石违背全国人民的和平意愿,悍然挑起内战。我主力部队进行自卫反击,在苏中、淮北等地取得七战七捷的胜利。英勇的淮宝人民坚定不移地贯彻落实中共中央和毛泽东主席“坚持原地,开展敌占区游击战争”的指示,克服重重困难,历经“三出三进”的艰苦游击斗争,最终配合大军正面反攻,恢复了淮宝根据地。

一进淮宝

1946年10月4日夜,中共淮宝县党政机关及区乡武装400多人北撤。10月17日,中共华中第五地委书记曹荻秋在盐城阜宁板湖镇主持召开淮宝县委(扩大)会议,区委书记以上党员干部全部参加。大家一致认为,坚持淮宝斗争,对支援解放军华东野战军的战斗至关重要,因此无论是从全局还是局部着眼,都应该坚持斗争。会议重新调整了县委领导班子,由李绍武任县委书记,邵伟光、万立誉为副书记兼淮宝县县长,并制定了打回淮宝的方案。

22日夜,由淮宝北撤干部组成的县武工队400多人,从益林出发,经20多公里的行军,到达运河边上的黄浦,悄悄渡过运河后,踏上了淮宝土地。天亮时,武工队到达白马湖边的小堆头,在准备渡过白马湖时,被国民党军发现。淮宝武工队立即占领小堆头以西的东闸口,利用有利地形进行抵抗,击退了敌人的进攻。

随后,淮宝武工队按照原定计划兵分三路:第一路由万立誉、徐明率领吕良、东湖,南宁区的武工队,向草泽河以南、三河以北地区进军;第二路由邵伟光、魏其虎率领盐北﹑盐南、黄集,林集、陈集、顺河区的武工队,向浔河以北地区挺进;第三路由李绍武、吴锡昌率领岔河,越城、盱宝区的武工队,向草泽河以北、浔河以南以及山阳河以西地区进军。

万立誉、徐明所率领的武工队进入吕良区顺河乡的一个水上村庄,经过战斗,消灭了国民党乡自卫队,击毙了敌乡长。与此同时,李绍武、吴锡昌带领的武工队也向敌人还乡团开展了斗争。在岔河附近的三朱庄,李绍武等遭到6个乡国民党自卫队的包围,激战一天后,突围进至东湖柴滩。考虑到无法得到粮食﹑弹药补充,第一路、第三路武工队暂时撤出淮宝,第二路留在浔北地区继续坚持斗争。

二进淮宝

从淮宝撤出的武工队,在宝应大官庄一带会合后撤往阜宁。两天后,地委决定派出一个加强连护送武工队再进淮宝,“打下一个局面。”

1946年11月4日,淮宝武工队第二次进入淮宝。从新河头渡过白马湖,在马子扬一带的村庄驻扎,仍在浔河以北地区坚持的邵伟光、魏其虎所率领的武工队闻讯也前来会合。

7日凌晨2时,加强连和武工队兵分四路攻打岔河镇,由于兵力不足,致使部分敌人逃脱,未能达到全歼的目的。岔河镇战斗结束后,武工队返回马子扬,加强连返回阜宁复命。

岔河镇一战,使国民党自卫队反动气焰大为收敛,不敢主动与武工队纠缠。李绍武、万立誉率领武工队在盐南、岔河一带活动;魏其虎带领黄集、顺河等区武工队在岔河西部活动;黄旭明带领盐北武工队在盐河两岸活动,不断出击国民党自卫队、保安队、还乡团,摧毁国民党乡村反动政权,逐步扩大活动范围。当地的国民党政权非常惊恐,急忙召集国民党正规军前来“清剿”。淮宝武工队将情况及时报告给地委,请求支援。

为了接应五地委派来的支援部队进入淮宝,徐明、张鹏兴率部回到林集区做准备,负责部队进驻新河头的安全,并供应一部分粮食。11月20日,徐明、张鹏兴率部深入南码头一带,辗转战斗两天两夜,扫除还乡团武装,缴获一批粮食。23日下午,他们又带领一个排的战士去新河头侦察敌情,途中与一个连的敌人遭遇。徐明、张鹏兴等6人沉着应战,掩护战友转移,终因寡不敌众,6人壮烈牺牲。

不久,地委派一个加强连来到淮宝马子扬支援武工队。当天,武工队和加强连在西闸口阻击敌人的进犯,经过一天战斗,打退了敌人。第二天,敌人集结优势兵力再攻马子扬,由于缺乏起码的救护条件,一些负伤的同志得不到及时抢救而牺牲。月底,为了把负伤的同志送到后方治疗,县委领导经过反复讨论,决定暂时撤往运河以东。

三进淮宝

曹荻秋听取汇报后,鉴于淮宝的战略地位重要,决定坚持淮宝的方针不变,并决定加强淮宝的军事力量——由华野第十二纵队第三十四旅政治部主任杨效椿率一个营(220余人),第十二纵第八十二团副团长王朝友带一个加强连,与淮宝县武装总队共同收复淮宝;在打开淮宝局面后,再转向淮南活动;同时,成立淮宝军政委员会作为临时统一领导机构,由杨效椿任主任,李绍武、万立誉、王民任委员。

1947年1月15日,淮宝武工队会同华野部队第三次进入淮宝。敌人为了阻挡游击队渡运河,把大小船只全部集中在运河西岸,武工队为了按时完成接应任务,不顾三九严寒脱去衣服,跳进冰河,游到对岸后拖回船只,保障了大部队顺利渡过运河。在穿过运河封锁线后,部队被山阳沟据点的国民党军发现,双方展开战斗。杨效椿率部队且战且走,将敌人引至小堆头,早已埋伏在这里的武工队向敌人猛烈射击,将敌击溃。此后,部队按照事先部署,分头向各自目标挺进。

负责浔南地区收复斗争的杨效椿、万立誉部于16日乘船南下,击溃沿途国民党自卫队的堵截,于18日夜突袭吕良镇,一举歼灭了敌自卫队,摧毁了镇公所,并将缴获的粮食、物资分给贫苦农民。战后,杨效椿、万立誉率部队与武工队越过老三河南进,沿途敌人吓得望风而逃。为进一步发动群众,部队派出干部战士深入邻近的村镇进行宣传工作,并对自卫团成员家属进行政治攻势,让他们规劝自卫队员改恶从善,争取宽大处理。由于万立誉、田垒、马杰在淮宝地区群众中很有威望,地主还乡团和国民党自卫队对他们又恨又怕,于是造谣说“三人已被打死”。因此进军途中,三人有意拉开部队距离,频频和沿途群众亲切交谈,让敌人的谣言不攻自破。

军政委员会经过研究,决定将下一步的行动目标设定为驻仁和镇的宝应县三区区公所。由于仁和镇易守难攻,杨效椿、万立誉决定实施“引蛇出洞”战术。1月24日,三名侦察员化装前往仁和镇,在故意暴露身份后“逃走”。镇内敌人立即倾巢而出,穷追不舍。当敌人追到仁和镇西乡三里外的纪家庙时,被杨效椿率部包围、歼灭。与此同时,埋伏在镇外的万立誉率部突入仁和镇,一举消灭了敌区公所。此次战斗后,周边18个乡镇的敌人公所纷纷瓦解。为了巩固胜利成果,杨效椿、万立誉又率部西进到严渡、双沟乡,消灭了敌自卫队。至此,国民党宝应县三区特别是草泽河以南地区的根据地基本上被收复。

与此同时,李绍武、王民也率部在浔北展开了收复根据地的战斗,打掉了多个地主武装的据点,肃清了敌还乡团、自卫队。不久,各区武工队先后返回原地活动,重建民主政权,开展各项工作。到1月底,淮宝的19个集镇均被收复,浔河以南一带地区重新回到人民手中。三进淮宝取得了决定性的胜利。

(作者单位:江苏省淮安市金湖县党史工委、县政协)

2022-07-07 姜海舟 姜瑞荣 1 1 人民政协报 content_27205.html 1 武工队三进淮宝 27,205 /enpproperty-->