作者:张福成
5月17日,在全国政协“委员读书漫谈群”开设的“加强中华儿女大团结”专栏中,全国政协委员张福成围绕“讲好中华儿女大团结的故事”主题,重温了多党合作的光辉历程,回顾了中国民主同盟与中国共产党风雨同舟、团结合作共事81载的难忘岁月,本刊作以摘编。
亲密合作 协商建国
民盟诞生于中华民族危亡的重要关头,从诞生之日起,就与共产党结成了“血肉相连,情同手足”的关系。民盟于1941年3月19日在重庆上清寺“特园”(民主人士鲜特生私邸)秘密成立,当时的名称是“中国民主政团同盟”。其时,由于“皖南事变”的发生,国民党和共产党的合作遭到破坏,抗日民族统一战线危机四伏。国共两党以外一些主张抗日的政党和人士,迫切希望联合起来,为坚持团结民主抗日而斗争。于是,以部分国民参政员于1939年11月成立的“统一建国同志会”为基础,成立了中国民主政团同盟,公推黄炎培为中央委员会主席。
1941年9月18日,中国民主政团同盟的机关报《光明报》在香港正式出版,10月10日,《光明报》发表“启事”,宣告中国民主政团同盟已在重庆成立,并公布了《中国民主政团同盟成立宣言》和《中国民主政团同盟对时局主张纲领》(简称“十大纲领”)。
1941年11月17日,国民参政会二届二次大会召开。会议期间,民主政团同盟参政员张澜等人根据民主政团同盟的纲领,向国民参政会提出了《实现民主以加强抗战力量,树立建国基础案》,并得到了董必武、邓颖超等20多位参政员的联署。从此,中国民主政团同盟就由秘密变为公开,以中间党派身份出现在国民党统治区。
1944年9月19日,中国民主政团同盟全国代表会议在重庆上清寺“特园”召开。会议决定,民盟组织的名称由“中国民主政团同盟”改为“中国民主同盟”。会议拟定了《中国民主同盟纲领(草案)》,把建立联合政府、建设民主国家作为民盟的奋斗目标。这个纲领,是民盟第一个初具规模的正式纲领,从政治、经济、军事、外交、教育、社会等6个方面制定了46条具体主张,表达了民盟对政治建设的基本设计,体现了民盟的阶段性使命。
抗日战争和解放战争时期,民盟与中国共产党亲密合作,坚持抗战,争取民主,反对内战,为反对帝国主义、封建主义、官僚资本主义英勇斗争,作出了重要贡献。
1945年8月12日,民盟主席张澜就时局发表谈话“内战足以毁灭一切成果,我们大声疾呼,我们是坚决反对的”。在国内外社会舆论的压力和民盟的一再呼吁之下,国民党迫于压力,3次电邀毛泽东到重庆谈判。
1946年1月,民盟参加在重庆召开的政治协商会议,与中国共产党团结合作,同国民党开展了针锋相对的斗争,力促达成有利于和平、民主的“政协决议”。之后,国民党违背“政协决议”,进而宣布民盟为“非法团体”,强制解散。
1948年1月,民盟在香港召开一届三中全会,成立临时总部,公开宣布同中国共产党携手合作,为彻底摧毁国民党反动政府,实现民主、和平、独立、统一的新中国而奋斗。同年5月,民盟与各民主党派一起,通电响应中国共产党召开新政治协商会议,成立民主联合政府的“五一口号”。
1949年1月,民盟公开宣告接受中国共产党领导。9月,民盟代表出席中国人民政治协商会议第一届全体会议、参加了中华人民共和国的筹建工作,民盟的历史揭开了新的篇章。
中华人民共和国的成立,标志着100多年来中国人民争取民族独立和人民解放运动取得了历史性的伟大胜利,标志着爱国统一战线和全国人民大团结在组织上完全形成,标志着中国共产党领导的多党合作和政治协商制度正式确立。
同舟共济 勠力同心
新中国成立后,民盟在中国共产党领导下,积极参与国是决策和国家事务管理,为恢复国民经济、抗美援朝、土地改革、巩固人民政权和经济建设、巩固和发展改革开放成果等发挥了积极作用,作出了重要贡献。1956年社会主义改造基本完成后,中国共产党提出了“长期共存、互相监督”的八字方针,社会主义条件下中国多党合作的基本格局由此确立。
1956年2月,民盟召开第二次全国代表大会,提出“一切为了社会主义”的口号。为贯彻“长期共存、互相监督”的方针和“百花齐放、百家争鸣”的方针,民盟积极发挥作用,就知识分子问题和文化教育问题提出了一系列有远见的意见和建议。
这一时期,民盟同中国共产党共同前进,共同经受考验,以《中国人民政治协商会议共同纲领》为民盟的政治纲领,通过发表各种宣言、号召、决定和指示,积极拥护和参与了抗美援朝、土地改革、“三反”“五反”等群众性运动,做了许多有益的工作。
以知识分子为主体的一代代盟员,热爱祖国,拥护中国共产党,拥护社会主义,将争取民族独立和人民解放的热切渴望,自觉转化成为实现国家富强和人民幸福的强大动力,积极投身国家建设事业,参加政治协商、民主监督,参与国家事务管理,切实履行起同中国共产党通力合作的挚友和诤友的政治责任。
继往开来 共赴使命
1979年10月,民盟举行第四次全国代表大会。会议决定把民盟的工作重点转移到为社会主义现代化建设服务上来。
1982年9月,中国共产党第十二次全国代表大会把1982年1月全国统战工作会议提出的“肝胆相照、荣辱与共”同“长期共存、互相监督”融为一体,作为新时期统一战线的方针。“十六字方针”是“八字方针”的丰富和发展,是坚持和完善中国共产党领导的多党合作和政治协商制度必须遵循的方针。
1983年至2012年,民盟先后举行了第五至十一次全国代表大会,为坚持和完善中国共产党领导的多党合作和政治协商制度、推进社会主义民主政治和法制建设、加强参政党自身建设,做了不懈的努力。在这期间,民盟中央提出了为经济建设“出主意、想办法,做好事、做实事”的号召。通过实践走出了一条开发民盟智力资源,参与国家和区域经济、社会发展规划的制订与实施的新路子,尤其是在参与教育改革和智力扶贫方面,进行了不少有益的探索。
民盟以爱国的情怀、踏实的作风、扎实的知识,团结广大爱国知识分子和爱国民主人士,为推进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经济建设、政治建设、文化建设和社会建设服务,为维护安定团结的政治局面服务,为实现祖国统一服务,为维护世界和平和促进共同发展服务。
在新时期,民盟秉承“奔走国是,关注民生”的优良传统,围绕推进“五位一体”总体布局和“四个全面”战略布局,积极履行政治协商、民主监督、参政议政职能,持恒精准开展社会服务,为推进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经济、政治、文化、社会和生态文明建设献计出力,为多党合作事业的不断发展、坚持和发展中国特色社会主义作出了新的贡献。
(作者系第十二、十三届全国政协委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