作者:王光谦
1935年胡焕庸先生发表的《中国人口之分布》中提出,“瑷珲-腾冲线”,即“胡焕庸线”,是中国人口地理的重要分界线。我国各地区高学历劳动力分布也大致以“胡焕庸线”为界,存在地域分布不均的现象,也可称为“人才胡焕庸线”。
总体而言,我国人才计划具有水平高、竞争强、认可度高的特点,是我国人才战略的重要成就。但是,由于现行高端人才计划与各种评价指标和资源分配过度挂钩,扭曲了正确的人才价值观,导致人才逐渐向东南地区集中,已形成“孔雀东南飞”的局面,我国的“人才胡焕庸线”就此形成。
以国家自然科学基金委杰出青年科学基金为例,自实施30多年以来,全国有3800余位学者获得支持。2011-2020年我国“杰青”数目分布也大致以“胡焕庸线”为分界线。近十年来,北京、上海以及广州的高校分别有419人、202人、60人获得支持,但东北三省的全部高校仅有57位学者获得支持,而西藏、青海、宁夏至今无当地成长的学者获得支持。
如何解决“人才胡焕庸线”的问题?在研判了“人才胡焕庸线”的现状及其形成原因后,我认为在人才战略的部署上应体现自由竞争和国家调控双原则的平衡,在西部和东北地区人才计划上,尽快实现高端人才计划从“戴帽子”向“摆凳子”的转变。
具体来说,包括如下四个要点:
一突出“双特色”评审条件,即是否有突出的地方特色和专业特色,摒弃照搬东部“高、大、上”的标准。
二“摆凳子”,设立地区“杰青”“优青”,在西部和东北地区设立5000个左右国家级特色岗位,如“西部杰青”“东北优青”等。岗位由地方按需设立,人才则由国家严格评审,并制定东西部统一的岗位待遇。
三在地方高校的特色高水平学科增加专业博士学位点,以满足地方高校服务国家和地方战略需要的科学研究为导向。
四提高西部各类人才待遇,扶持本土人才成长,培养真正扎根欠发达地区的人才。
(作者系全国政协常委、民盟中央副主席、中国科学院院士、清华大学副校长)