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07版:科技时代

在实践中培养战略人才

《 人民政协报 》 ( 2022年06月16日   第 07 版)

作者:杨长风

作为长期奋战在航天科研生产一线的科技工作者,40多年来我深深感到,是党对人才的关心培养、爱护扶持,给了我们发挥才智、服务国家的宝贵机会。对标总书记的指导思想和具体要求,我认为,应该围绕科研平台建设、体制机制创新、发展成长路径等方面,切实加强和改进新时代党的人才建设。下面就打造人才高地、深化制度改革、培养科技创新人才,尤其是培养战略人才谈几点思考:

1.利用区域优势先行先试,打造创新人才高地示范区。以国家实验室建设为抓手,对标我国经济社会发展目标以及科技、产业布局,在北京、上海、粤港澳大湾区等地建设以国家实验室为代表的高水平人才聚集地,加大研发投入,加速创新业态培育,开展人才政策创新试点,形成具有国际竞争力和吸引力的环境条件。同步牵引培育一批超一流的科技领军企业,鼓励和支持人才正向流动,形成产-学-研良性互动生态,推动经济社会高水平发展。

2.激发活力,深化人才发展体制机制改革。一是改革科研机构人才管理制度,落实国家科研经费管理改革政策,完善事业单位科研工资正常增长机制,允许自主界定高层次人才范围,增强人才“获得感”。二是改革人才评价制度,破除唯论文、唯职称、唯学历、唯奖项“四唯”现象,加快健全以创新能力、质量、实效、贡献为导向的人才评价体系,坚定人才发展信心。三是改革科研人员成果转化和保护制度,促进科技成果向现实生产力转化,合理确定成果转化中用于奖励个人和团队的比例,建立健全国家技术转移转化体系,加大知识产权保护力度,解决维权成本高、周期长的问题。

3.瞄准科技前沿,挖掘锻造战略科学家。总书记强调,“要大力培养使用战略科学家,形成战略科学家成长梯队”。20世纪60年代,钱学森老先生科学研判航天发展趋势,向中央建议并启动实施载人航天工程。北斗工程的启动和“三步走”战略,也集中体现了孙家栋院士等老一辈专家的战略思谋。老一辈科学家善于用前瞻性眼光审时度势,敏锐把握科技革命大趋势,尤其在新兴学科和前沿领域提出具有预见性、超前性、战略性甚至颠覆性的科技项目,使国家掌握应对科技变革的主动权,从根本上提升国家战略科技力量,为我们树立了战略科学家的典范。当前,我国战略科学家还是稀缺的,应该下大力气,在各前沿领域培育科技帅才、领军人才,下大力气挖掘战略科学家,为研发高水平科研生产装备,建设现代化强国提供战略智力支撑。

4.实施重大战略工程,在实践中培养战略人才。从“两弹一星”到载人航天、北斗导航、探月探火,这些重大战略工程都具有发现、培养、使用战略人才“磨刀石”的作用,让人才在科技创新和工程实践中摔打磨练,从而培养出具有管理、组织、指挥、实施重大战略工程能力的战略人才。“十四五”开始,多个国家战略工程陆续启动,我们应继承优良传统,深入研究利用战略工程培养战略人才的创新机制,打造一批科技领军人才和创新团队,在人才队伍规模质量和科技创新能力上实现双突破。

(作者系全国政协委员、中国工程院院士、中国北斗卫星导航系统工程总设计师)

2022-06-16 杨长风 1 1 人民政协报 content_26077.html 1 在实践中培养战略人才 26,077 /enpproperty-->