作者:宋丰强
今年政府工作报告中提出,大力抓好农业生产,促进乡村全面振兴。完善和强化农业支持政策,接续推进脱贫地区发展,促进农业丰收、农民增收,这是解决新时代我国社会主要矛盾、实现“第二个百年奋斗目标”和中华民族伟大复兴中国梦的必然要求。
近年来,我国不断强化农业科技创新驱动作用,显著提升了农业科技创新与推广应用水平,支撑了全国农业农村发展呈现稳中向优、稳中向新、稳中向绿的发展态势。但与经济发达的国家相比,我国在依靠科技创新驱动现代农业发展方式转变和产业结构调整,助力农业供给侧结构性改革等方面,还存在投入保障不足、资源分散设置、创新效率不高、基层人才匮乏、体制机制不活等短板,导致创新性科研成果有效供给不足,成果转化、孵化效率不高;优良品种、绿色安全种养技术等突破性成果不多,主要产业发展技术瓶颈和结构优化升级未能得到有效解决。在稳定农业生产、调优产业结构、推动新动能加快成长等方面还存在农业科技资源配置、体制机制创新、激励政策保障等领域发展不平衡不充分的问题,亟待加快改善和提升农业科技创新供给质量、综合效益和竞争力,着力提高农业科技创新与推广应用水平。
要加强顶层设计,综合施策。大力抓好农业生产,促进乡村全面振兴,实现农业现代化转型,人才是关键、科技是引领、资本是源泉,国家层面应统揽全局综合施策,各级政府加大对人才、科技、资金等三要素的扶持力度,选举好基层村干部,发挥领头羊的作用,鼓励返乡农民工和回乡创业大学生回乡创业,组成乡村振兴的生力军,乡村振兴旺不旺、本土能人先要上,对接好工商资本下乡,壮大农村集体经济,整合好农村有效资源,形成合力共同发力,围绕农字做绿色产业文章,大力发展特色产业,形成多产业融合的全产业链经营模式,从而加快推动乡村振兴发展步伐,实现农业农村现代化。
要科学制定和落实农业科技创新改革方案。当前和今后一个时期,要牢牢把握新时代农业农村发展的阶段性特征,落实乡村振兴战略总部署,按照“产业兴旺、生态宜居、乡风文明、治理有效、生活富裕”的总要求,科学制定和落实农业科技创新驱动农业供给侧结构性改革和特色农业现代化转型实施方案,为加快推进农业大国向农业强国转变提供科技支撑。
促进乡村全面振兴归根结底是发展问题,始终要靠大力发展农村生产力来解决。当前,要深入推进农业供给侧结构性改革,加快建设现代农业产业体系、生产体系、经营体系,推动种植业、畜牧业、渔业、农产品加工业等转型升级,努力向现代化农业迈进。同时,要加快促进农村一二三产业融合发展,培育农业农村发展新动能,支持和鼓励农民参与并共享农业农村发展红利,落实到农业科技创新与推广应用工作上,重点培育懂农业、爱农村、爱农民的各类高素质人才为核心,加快推进农业科技人才支撑体系建设。
建议国家层面进一步加大对粮食主产区和重要农产品保护区的扶持力度。习近平总书记说:“中国人的饭碗任何时候都要牢牢端在自己手中,饭碗主要装中国粮。”“手中有粮、心中不慌”无论到啥时候都是真理。根据今年中央一号文件精神提出“三农”工作的首要任务就是“全力抓好粮食生产和重要农产品的供给”。只有大力抓好农业生产,确保粮食安全,才能促进乡村全面振兴,建议国家加大对粮食主产区种粮大县、种粮大户的补贴扶持力度,把粮食价格再适当提高一些,鼓励多种粮、种好粮,粮食越值钱、粮食越安全;进一步加大各级财政转移支付力度,破解种粮大县、财政穷县和种粮不富的瓶颈和现象,调动种粮大县、种粮大户的积极性,扛稳粮食安全的重任,确保粮食安全。
建议国家层面进一步完善、稳定粮食主产区农业科技创新投入扶持力度,打破部门、区域、学科界限,科学规划整合科技资源,建立全国协同创新机制,推动形成产学研、农科教紧密结合的科技创新和推广应用体系,为促进乡村全面振兴提供动力支撑。
(作者系全国政协委员,河南绿色中原现代农业集团董事长)