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07版:教育在线

让孩子过一个与“虫儿”为伴的儿童节

《 人民政协报 》 ( 2022年06月01日   第 07 版)

作者:米丽宏

每次回老家,我总要去山野里走走,那是快乐的身心小旅:山翠迎人,养眼养心,童年的山野记忆被激活,让人生出与时空交叠的奇幻之感。

山川历历,田野依然,让我感慨的是,如今少年雀跃山野的身影已经看不到了。

我知道,孩子们埋头于书斋教室,忙着打拼自己的学业;但在假日的田野,他们依然远离了活泼泼的大天大地。

娘家侄女读初中,那个周日,我把她从手机游戏里拖出,拉她一块儿去田野。她睁着茫然的眼睛,试图拿回手机,嘟囔说:姑,地里有啥意思呀?不去不去。

软硬兼施,她终于随我出了门。在田埂上,我指着结荚的油菜问她是啥庄稼。她摇头。

“那,油菜花你认识吗?”

“当然!春天的时候一大片一大片,明晃晃的像金子。”她兴高采烈地说,我不清楚这是来自生活中的观察,还是书本里的印象。

“什么时候种油菜呀?”

这孩子想了想说:“春种秋收。是春天吧?肯定是春天。”

我不禁悲哀——村里的孩子也不辨五谷、不知稼穑了。机械化带来的便利,田里的活儿还不够大人做。小侄女从来没有参与过家里的农活,她的天地就是校园和书本。周末假日,除了作业,便腻在沙发上看电视、玩游戏。门外南山,山花烂漫,野果飘香,她从来看不到、闻不见。她压根就不认识身边的田野:多彩的植物、可爱的小动物、各种鸟虫儿……虽然身在农村,但大自然于她,形同虚设。

我预测不出,这些携带着“大自然缺失症”的孩子,将来的人生会不会留下遗憾;但我以自己的亲历意识到,他们正在失去一种宝贵的机遇。这一段本该接受真实生活启蒙的时光,被虚拟生活给替代了。

他们本该用初谙人世的眼睛,去感知世界真实的样子:大自然的草长莺飞,农耕生活的曼妙智慧,市井深处的鸡毛蒜皮,家族内部的生老病死……他们应该有自己感知世界的能力;但是他们没有。他们没时间,他们有时间也不屑。他们顺理成章地接受了科技时代的福利,任手机、电脑、电视机、智能玩具等电子设备围裹住他们的童年,并沉醉其中。即使他们本来就生活在农村。

我不太清楚,这种缺失造成的损失会有多大。但我总是悠然忆起20世纪80年代,我们那代人的童年。

那时,山间、田野是我们很重要的一部分。功课之余,我们跟父母一起经历“汗滴禾下土”的辛劳,顺便体悟“物力维艰”的含义;我们跟小伙伴们纵情山野:薅猪草、捕蝴蝶,捉青蛙、捞虾米,拾酸枣、刨药材,拾柴火、烤红薯……日月星辰、泥土气味,我们感受田野哺育万物的伟大,也暗暗生出一种感恩的意识。

田野游戏中,最难忘的,是夏天的虫伴儿。那是一颗童心叩问另一种生命的深刻交际。

我们视野里的昆虫各有能耐:会飞,会跑,会掐架;有小智慧,小狡猾,小奸小赖,小调皮。它们是我们的宠物、玩伴儿和朋友。

野地里的虫儿,一拨一拨,去之复来:屎壳郎,锲而不舍地在小径上滚着它的宝贝粪球;七星瓢虫,穿着夸张的大红袍子,辄飞辄落;有着黑黄花纹的马陆,骇人地蜿蜒穿行……用镰刀扑一下草丛,无数的褐色蚂蚱、绿色蚂蚱拖家带口,蹦蹦跶跶,四散而去。

虫儿世界里,隐藏着令人惊喜的情节和故事……

无边的田野,有趣的花鸟草虫,曾唤醒我们的眼睛、耳朵、鼻子,以及肌肤的触觉,成为我们的细胞记忆。在长长的一生中,慰藉我们,滋养我们,成为我们精神深处的家园。

所以,我总觉得,失去与泥土接近机会的孩子们,是多么遗憾。他们无意识间被禁锢在各式建筑物里,不近自然,不会观察,也没有真正的心灵意义上的故乡。当他们于长长的人生路上回头,发现往事乏善可陈,记忆里只是书本、手机、游戏,而没有更多生命气息的加入。所以,呼吁所有的家长们,这个六一节,能否关掉电视、收起手机,陪孩子去田地里走一遭,让孩子过一个与虫儿为伴的六一节,相信孩子会有不同的体验和发现。

(作者系中国作家协会会员、河北省邢台市临城县第三中学副校长)

2022-06-01 米丽宏 1 1 人民政协报 content_25500.html 1 让孩子过一个与“虫儿”为伴的儿童节 25,500 /enpproperty-->