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03版:评论

树立“大食物观”更好满足人民食品消费需求

《 人民政协报 》 ( 2022年04月07日   第 03 版)

作者:李云才

丰富多样化的食品,是伴随我国高质量发展,人民对更美好生活向往的食品消费需求的一个重要标志。它契合了食品消费升级、食品产出能力提升、食品科技提质、食品结构变化对人们健康的积极助益、食文化的丰富多彩等多重消费趋势。既有“燕燕雏时紫米香,野溪羞色过东墙”,又有“汤饼一杯银线乱,蒌蒿如箸玉簪横”。这体现了生活的品位,也是食文化的发扬,是食品安全的一项有力保障措施。

农林牧副渔是大农业的有机组成部分,是提供食品的辽阔天地。因地制宜开展大农业生产不仅是提高农业生产效益的有效途径,同时也是改善食品结构、满足食品消费需求结构变化趋势。要在保护好生态环境的前提下,从耕地资源向整个国土资源拓展,因地制宜,形成同市场需求相适应、同资源环境承载力相匹配的现代农业生产结构和区域布局。比如从山丘区消费习惯与消费趋势来看,量级消费“杂物”超过主粮。居民食物消费方式已经向营养均衡多样化方向演进。以水果消费为例,我国近10年果园面积和水果产量总体呈稳步增长态势,2010-2021年我国果园面积增速达1.55%,产量增速达3.29%。根据国家统计局数据,2020年我国水果产量达2.87亿吨,同比增长4.7%。食品结构的变化导致人均粮食消费量下降。统计数据显示,城镇居民人均粮食消费量由1978年的152千克降到2017年的110千克,农村居民人均粮食消费量由1978年的248千克降到2017年的155千克。城乡人均分别下降27.6%、37.5%。

大食物观里包含着生态元素。要向森林要食物,向江河湖海要食物,向设施农业要食物,同时要从传统农作物和畜禽资源向更丰富的生物资源拓展,发展生物科技、生物产业,向植物动物微生物要热量、要蛋白。山水林田湖草沙、陆地生态系统和海洋生态系统都是“地球村”不可或缺的成员,蕴含着可被利用的丰富的食物资源。只要利用得当,发展潜力巨大,既可发展设施农业,又可发展各类生物产业。如食用菌不仅味美,而且营养丰富,已经成为生活中较为常见的食材。食用菌含有丰富的蛋白质、较低的脂肪以及人体必需的多种氨基酸、矿物质和维生素等。食用菌常用种类多达数十种。2019年全国食用菌总产量3933.87万吨,同比增长3.8%,总产值达到3126.67亿元,同比增长6.4%。随着食用菌深加工技术的发展延伸了食用菌产业链,增加了食用菌产业附加值,为食用菌产业发展提供了更大的发展空间。

大食物观里,包含着健康因素。“五谷杂粮”“药食同源”“药疗不如食疗”等,是中华食文化的重要理念。大食物观要求食物量足质高结构优,它是动态的,更是不断优化演进的。

强调树立大食物观,既是食物选择的趋势、食品安全的保障所决定的,更是我国进入社会主义现代化新征程食物进入高质量发展新阶段的战略安排。树立大食物观关键在于因地制宜选择适合当地的产业,宜渔则渔,宜菜则菜,宜果则果,宜菌则菌,宜药则药。不搞一刀切,不搞千篇一律。其次,把科技搞上去。过好育种关、科技关、产业关、质量关、市场关,以高点起步实现高质量发展。再次,顺应和创新市场需求谋发展。效益是支撑大食物发展的持久活力。最后,优化构建新结构。产业发展有其自身的规律,大食物品类繁多,一地一特、地标新品,都需要去创造自身优势、产业优势。在宏观上,“海、陆、空”协调发展,不断优化完善结构;在微观上,择强发展,谋势谋特谋优。

(作者系全国政协委员)

2022-04-07 李云才 1 1 人民政协报 content_22607.html 1 树立“大食物观”更好满足人民食品消费需求 22,607 /enpproperty-->