连玉明
全面推进农业农村现代化,要立足乡村振兴发展前沿,按照“满足人民日益增长的美好生活需要”的价值导向,推动农民科学素养再上新台阶
当前,我国正在实施乡村振兴战略,本质上是要推进农业农村现代化,关键是科技进步。长期以来,科技进步、科学普及与公民科学素养的短板在农村、难点在农民。因此,实施乡村振兴战略,全面推进农业农村现代化,必须补齐短板、突破难点。
要破解推动农村科学普及、提高农民科学素养存在的四个问题,补齐制约农村现代化的突出短板,首先要对标科技强国战略,把科学普及放在与科技创新同等重要的位置,破解科技创新更热、科学普及偏冷的问题。特别是在实施乡村振兴战略中,对农村科学普及要有更加全面准确的认识,更加精准切实的支持,推动农村科技创新与科学普及两翼齐飞。其次要对标农业农村现代化总目标,突破科学普及重生产技术、轻文明生活的掣肘。党的十九大报告首次在“农业现代化”基础上加上“农村现代化”,一并作为新时代实施乡村振兴战略的总目标。这就要求科学普及从过去侧重生产技术培训,转向进一步凸显人的现代化,加强与文明生活紧密相关的科学常识、科学思维、科学精神的培养。第三是要对照世界发达国家水平,缩小我国在科普基础和环境方面的差距。第十一次中国公民科学素质调查显示,2020年我国公民具备科学素质的比例为10.56%,相较发达国家仍有差距。据相关资料,美国2008年为10%,瑞典2005年为35%,加拿大2014年为42%。我国在一定程度上存在的科学普及工作孤岛化、资源碎片化现象是造成这种差距的主要原因,在农村这个问题更加突出。农村科学普及需致力于构建大联合、广协同格局。此外,要对比城乡居民科学素质,着力弥合城乡差距和群体差异。2020年我国城镇居民和农村居民科学素质水平差距达7.3个百分点。因此,要着力推动科学素质均衡发展,跨越城乡“科学素质鸿沟”。
全面推进农业农村现代化,要抓住并善用乡村振兴战略重要窗口期,做好新时代农村科普的顶层设计、政策创新、试点示范和体系重构。要在《乡村振兴战略规划(2018-2022年)》实施完成、承前启下的节点上,对标《全民科学素质行动规划纲要(2021-2035年)》,组织编制开展农村科学普及与提升农民科学素养的专项规划;要争取从脱贫攻坚到乡村振兴过渡期政策的支持,在西部地区设立的乡村振兴重点帮扶县,深化东西部协作,建立科学共同体,高质量推进农村科普;要把农村科普示范创建纳入国家及省级乡村振兴试点示范点建设体系,创新体制机制、打造示范样板。此外,要完善农村科普发展体系,把提升农民科学素养作为乡村文明建设的重要任务,实施乡村振兴农民科学素质提升行动。
全面推进农业农村现代化,要立足乡村振兴发展前沿,按照“满足人民日益增长的美好生活需要”的价值导向,以五大抓手为主导,推动农民科学素养再上新台阶。把农村健康科普纳入健康扶贫工作体系,立足防疫常态化,定期开展易懂管用的防疫科学普及。加快研究编制农村地区综合减灾防灾救灾规划,把防灾科学普及纳入农村防灾减灾预案管理,建立农村灾害科普专家队伍和灾害信息员队伍,定期开展防灾减灾救灾科普宣传。把农民金融素养提升行动纳入普惠金融改革试验区建设。探索建立乡村金融服务特派员制度,鼓励具有普惠金融知识的高校教师、研究人员及金融机构从业人员,下乡开展金融知识培训。把碳达峰碳中和知识进农村纳入“清洁乡村”建设,开展“零碳村”“零碳镇”示范创建和先进评选等活动,把科学普及与发展“低碳型”现代农业结合起来。建立新型数字农民学习平台,联合专家资源共同探索“平台+专家+服务”模式,低门槛、智能化开展农业数字化技能培训。开展数字乡村建设人才下乡活动,鼓励和引导大学生、志愿者、返乡就业人员参与数字乡村建设。
(作者系全国政协委员,北京国际城市发展研究院院长)