本报记者 王天奡
“随着城市地下轨道交通迅猛发展,地铁运行引起的环境震动问题越来越突出,对建筑物的影响也愈加受到学术界和工程界关注。特别是因震动引发的文物建筑安全保护问题也成为环境震动领域新的重要课题。”
全国政协委员,中国道教协会副会长、北京市道教协会会长黄信阳对地铁震动可能给文物古建带来的破坏性影响进行了专题调研,并在两会期间提交了《关于城市地下交通建设的同时加强防震降噪对地面文物保护提案》,建议尽快采取综合措施,为博物馆、地面古建“防震降噪”。
黄信阳委员介绍,地铁施工使用的盾构法即在地面上挖掘出盾构井,将盾构机放入其中,再从地下向前掘进挖出隧道的方法。而盾构机无疑是城市建设史上最大的施工工具,机头最重要的部分装有破碎坚硬岩石的滚刀,再大的岩石在滚刀下也会变成20厘米以下的碎石,此外还装有刮刀等。可以想象,当一台盾构机工作时,发生的震动有多么可观。
“随着城市发展,有的地铁车站或隧道紧邻重要文物古建筑,或者直接位于古建下方,地铁施工不仅引发地面沉降、变形等现象,更重要的是在运营过程中,高速行驶产生的震动将长时间慢性作用于临近建筑物,给其安全带来不确定性影响。”
黄信阳委员表示,目前相关的量化研究尚不多见,这是一个非常复杂的问题,涉及轨道工程、岩土工程、结构工程、环境工程等,地铁运行速度、轨道隧道结构、土层地质条件、震波传播距离以及古建文物自身重量、振源动荷载等都可能影响最终的计算结果。因此,建议文物部门邀请专业机构对城市地铁临近区域文物古建进一步开展考古调查、勘探,并采取必要的“防震降噪”措施。
“习近平总书记强调,让文物说话、把历史智慧告诉人们,激发我们的民族自豪感和自信心。保护和传承历史文化遗产是全社会的共同责任。”为此,黄信阳希望,在文物保护工作中全面贯彻“保护为主、抢救第一、合理利用、加强管理”的十六字方针,增强对历史文物的敬畏之心,统筹好文物保护与经济社会发展,切实加大文物保护力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