本报记者 肖亮升 通讯员 潘柯君
编者按
习近平总书记在“七一”重要讲话中强调:“以史为鉴、开创未来,必须加强中华儿女大团结。”人民政协因团结而生、依团结而存、靠团结而兴。“加强中华儿女大团结是新时代人民政协的历史责任”“加强中华儿女大团结要更好发挥人民政协的协商优势”“加强中华儿女大团结必须坚持党的领导”,今年两会,全国政协常委会工作报告围绕加强团结如何强化使命担当、更好履职尽责提出了三点要求,反映了各族、各界委员的心声,更为各级政协委员围绕凝聚共识、促进团结深化履职,明确了方向、指明了路径。
广西壮族自治区是全国少数民族人口最多的省区,各民族亲如一家,民族关系十分融洽。2021年4月,习近平总书记视察广西期间,赋予广西“全国民族团结进步示范区”的赞誉和“继续发挥好示范带动作用”的重大使命。全国两会上,住桂全国政协委员告诉记者,2021年11月,自治区第十二次党代会对建设铸牢中华民族共同体意识示范区作出全面部署,自治区政协早行动、快落实,在今年自治区政协全会期间开展系列协商活动,并在全会闭幕会上发出“建设铸牢‘中华民族共同体意识示范区’委员行动”倡议书,号召全区广大政协委员积极行动,贡献智慧和力量。委员们把这些履职成果进一步带到全国两会上,纷纷提交提案。
“要深入推进高校铸牢中华民族共同体意识教育。”全国政协委员,广西民族大学校长谢尚果认为,高校肩负着立德树人的政治使命和培养民族复兴大任时代新人的重大职责,必须充分发挥铸牢中华民族共同体意识的主阵地、主渠道作用,将铸牢中华民族共同体意识这一鲜明主线贯穿办学治校、铸魂育人全过程,构建铸牢中华民族共同体意识理论与实践教育体系,营造促进各族师生广泛交往全面交流深度交融的校园文化氛围,让中华民族共同体意识植入学生心灵深处。
“搭建各族学生交往交流交融的平台,夯实铸牢中华民族共同体意识教育的载体保障。”谢尚果建议,积极推进民汉合校,开展混班教学、混班住宿以及丰富多彩的校园文化活动和多层次多领域形式多样的民族团结联谊活动,促进各族学生共学共进。深入推进各族学生“手拉手心连心”“民族团结一家亲”研学实践等活动。
谢尚果还提出,要进一步优化学生培养方案,将铸牢中华民族共同体意识教育融入思政课程和课程思政,纳入党课、团课培训内容,加大校园文化和铸牢中华民族共同体意识教育实践基地的建设力度,将铸牢中华民族共同体意识教育融入社会实践、课外活动、校园文化建设中,采取多种形式的教学模式,推动铸牢中华民族共同体意识教育“进教材、进课堂、进校园、进头脑”,在潜移默化、润物无声中铸牢大学生的中华民族共同体意识。
全国政协委员杨远艳和梁琰在调研中发现,当前广西沿边地区存在整体对外开放不高、少数民族地区基础设施建设发展欠账多、边境地区人才相对匮乏等诸多短板,严重影响了广西创建铸牢中华民族共同体意识示范区建设。为此,她们联名提交提案建议,高水平建设沿边开放循环体系,为巩固民族团结、社会稳定、边疆安宁夯实经济基础;高质量推进新时代兴边富民行动,统筹推进强基固边、开放睦边、产业兴边、民生安边、生态护边、团结稳边工程,建设全国兴边富民典范和强边固边示范区。
“推动各民族共同走向社会主义现代化,民营企业的参与是不可或缺的力量。要推动民营企业参与边疆民族地区建设,铸牢中华民族共同体意识。”全国政协委员,广西壮族自治区政协副主席磨长英建议,完善沿边地区开发开放政策体系,为边疆民族地区振兴发展营造良好政策环境;加大优惠政策支持力度,促进边境地区承接产业转移;完善要素保障,解决用地难、融资难等问题;加大财政转移支付力度,提升沿边地区基本公共服务水平,扎实推进边疆民族地区经济社会发展,提升边疆地区各族人民的幸福感获得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