本报记者 高志民
“实现‘双碳’目标是一场广泛而深刻的变革,核心是控制碳排放总量。没有准确的数据,就没有发言权。摸清碳排放底数,是科学决策、成效评估和国际谈判的重要基础,对我国实现‘双碳’目标至关重要。”全国政协委员、中国计量科学研究院院长方向告诉记者,碳排放统计监测核算报告是一项庞大的复杂工程。
“间接核算方法是基于能源消耗统计、碳排放因子参数等综合因素,推算得出碳排放数据,是一种计算数据,存在不完整、不准确、不一致和不可比的问题。基于连续排放监测系统(CEMs)对碳排放进行直接测量的方法是国际上最新兴起的技术,具有中间环节少、准确性高和实时报送的优点,也可有效支撑间接核算数据的验证。”方向解释说,欧美国家已采用直接测量和间接核算相结合的方法,如美国立法规定,年碳排放量超过2.5万吨的排放源必须安装CEMs,并将数据在线报送监管机构。英国监管机构定期通过大气测量和反演模型相结合对排放清单进行外部验证,及时查找和减少核算误差。2019年5月,政府间气候变化专门委员会(IPCC)发布的《IPCC2006年国家温室气体清单指南2019修订版》首次完整地提出基于直接测量反演的碳排放清单编制方法,代表了最新科学认知、技术进展和国际共识。
“我国碳排放统计监测核算报告体系尚不健全。”方向专程做过调研,他发现,随着产业升级和科技创新,碳排放参数不断更新,能源消耗数据、工艺过程碳排放数据准确性需要尽快提高;碳排放清单准确性和时效性不高,国际上对我国碳排放数据存在明显高估,对我国履行国际减排责任极其不利;我国企业缺乏对生产过程碳排放的测量统计,将会在国际贸易中面临较高的碳关税成本,降低市场竞争力;碳计量技术和标准规范的缺失将影响碳排放数据的国际互认,有损我国在国际碳市场的谈判竞争力和话语权。
为提升碳排放统计监测能力,增强战略主动权,方向建议:尽快建立直接测量和间接核算相结合的碳排放统计监测核算报告体系。在重点行业推广直接测量和间接核算相结合的方法,选择典型区域和代表企业试点。制定核算报告国家标准,推行采用直接测量对间接核算数据进行验证,对重点高耗能高排放企业提出明确要求,保障碳排放数据的完整准确和一致可比,有力支撑科学决策和国际谈判。
“加大先进碳计量技术研发应用力度。对先进碳计量技术和高端碳测量仪器研发应用实施专项经费投入,努力实现核心技术与高端仪器的自主可控。强化先进碳计量技术在重点行业领域的普及应用,提升碳排放统计监测能力。主导建立国际互认的碳计量监测核算报告标准,打破欧美国家长期垄断局面,增强我国应对国际风险挑战的战略主动权。”方向认为。
“积极参与国际标准制定,增强话语权。”为此,方向建议,吸收计量测试专家加入我国“IPCC国家温室气体排放清单编制组”和国家标准起草组,积极推动我国计量测试专家加入“IPCC国家温室气体排放清单编制指南”起草组,参与国际标准制定工作。主导开展国家间碳数据测量国际比对,以国际互认的碳排放数据测量体系为支撑,推进与国际碳市场接轨,增强谈判能力,打破贸易壁垒,维护我国企业的合法权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