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12版:现场

谈“氨”不必“色变”

——唐俊杰委员的“心事”

《 人民政协报 》 ( 2022年03月11日   第 12 版)

本报记者 包松娅

“氨制冷剂”这个冷链行业曾经的“主角儿”,如今却坐了“冷板凳”。提起这个事儿,全国政协委员、北京首农食品集团知联会会长唐俊杰有些哭笑不得。

“冷链行业是贯通一二三产、保障食品安全、衔接乡村振兴、促进消费升级的重要民生行业。广泛推广使用绿色、低碳、高效的氨制冷剂是推动冷链行业持续健康发展的关键环节。一直以来,氨制冷剂都是冷链行业的主流选择。”在食品行业摸爬滚打了几十年,对氨制冷剂的使用情况,唐俊杰再清楚不过。

既然如此,为什么突然就“凉凉”了?唐俊杰说,这主要缘起于2013年两起涉氨责任事故引发的社会误解。当年,长春市宝源丰禽业有限公司“6·3”特别重大火灾爆炸事故和上海翁牌冷藏实业有限公司“8·31”重大氨泄漏事故相继发生。

根据国务院安委办通报的事故调查报告,前者实际上是火灾,后者事故完全是企业违法违规经营管理所致,都不是氨制冷技术本身的问题。“公众对涉氨制冷的误解,使冷链行业用户和地方政府及其监管部门普遍‘谈氨色变’。”唐俊杰说。

“我为什么如此迫切地呼吁解释澄清氨制冷剂的作用,听我算一笔账。”唐俊杰说,当前,我国消费不断升级,冷链市场需求持续增强,冷链行业进入高速增长期,预计到2030年,我国冷库库容将翻一番,达到1.5亿吨左右。非理性限制氨制冷剂,导致被氟利昂制冷剂大量取代,不仅消耗臭氧层,且在运行中极易泄漏。根据中国制冷学会测算,按照2030年全国冷库总容量1.5亿吨估算,全部采用第三代氟利昂R507A的制冷系统与全部采用氨/二氧化碳复合的制冷系统比较,每年将增加二氧化碳当量排放约4000万吨。

这一与“双碳目标”相背离的测算结果,彻底成了唐俊杰的一件“心事”。

“建议根据氨制冷安全应用的发展趋势,不断完善修订符合氨制冷新技术的法规和标准规范。”唐俊杰认为,地方政府和监管部门要科学、客观地认识氨制冷剂,转变“谈氨色变”的观念,依法依规对涉氨制冷企业进行监管。

2022-03-11 包松娅 ——唐俊杰委员的“心事” 1 1 人民政协报 content_21273.html 1 谈“氨”不必“色变” 21,273 /enpproperty-->