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12版:现场

感动着他们的感动

——特邀委员记者的暖心故事

《 人民政协报 》 ( 2022年03月11日   第 12 版)

本报记者 张惠娟

作为特邀委员记者的联系人,每天都感动着他们的感动,幸福着他们的幸福。

“小张,我录了两个,你看看哪个更好?如果不行我再重拍!”3月5日凌晨3点多,微信上的嘀嘀声将睡梦中的我叫醒,一看,是张玉清委员发来了他的“委员出镜”作品。没想到,追求完美的他竟几易其稿、反复录制到凌晨,直到自己满意才出手。为委员的匠心所感动!

在我联系的特邀委员记者中有两位军人:陆军少将满开宏委员和空军教授杨承志委员。6日下午教育组小组讨论会后,这两位军人委员不约而同给我发来了“热点新闻”——倪闽景委员“云发言”的照片、文字素材。他们的留言也几乎雷同——“小张,给你提供个好素材,今天倪委员在线发言,很是感动!”“小张,倪委员是我们的榜样,好好宣传报道这样的责任委员。”笔挺的军装里,细腻的铁骨温情,感动!

“小张,我们今晚计划开个线上会议,我们几位委员和医生专家再深度探讨自闭症孩子的问题,期待你也参加……”3月6日傍晚,王焰新委员打来电话,原来为了深度了解自闭症群体的情况,这位环境领域的科学家开始“刨根问底”,他邀请了邓文基、王璟等共同关心自闭症话题的委员,还邀请了两位精神卫生及自闭症康复领域的权威专家线上深度探讨,“期待弄清自闭症背后的发病机理……”感动于委员科学家的使命情怀和钻研精神!

“惠娟,我给你再推荐一位特邀委员记者,她叫吴碧霞,艺术家,人特好,我现在就和她在一起……”7日晚,张雪委员给我分享了一个好消息,“我们的特邀委员记者队伍又壮大了。”我知道,这句话的背后是她对我们报社及对联系人工作的认可和信任。

3月9日一早,打开手机看到了杨承志委员发来的稿子,图文并茂的内容瞬间让我热泪盈眶。文中写到,两会期间他远在西部农村的哥哥在视网膜脱落、身体极度虚弱的状况下,通过口述、嫂子代笔给他发了一份为乡村发展建言的“社情民意”,让他顿感肩上的使命和责任。文中的一句话让我印象深刻:“广大农民,是托举中国发展的一股重要力量。”为好委员背后的好哥哥点赞!

“惠娟,咱们那篇《智库合伙人》的报道,关注度很高,被很多媒体转载了,大家都表示留守儿童心理健康需要持续关注……”9日晚,隔着电话都能体会到黄晓娟委员的激动心情。因为本报的一篇报道,让在甘肃的黄晓娟委员和北师大心理学部的林丹华教授成为朋友,她们“合伙”撰写提案,为农村孩子的心理健康问题而呼吁。为了更多孩子的幸福成长,还有什么比这样的分享更幸福呢!

这样的暖心故事还有很多……

两会闭幕,报社院子里的迎春花也开了。珍藏起这些暖心的故事,对返程的委员记者们道声“平安”。带着从他们身上学来的“真善美”正能量,带着“记者”这个职业的使命感,我们自信地出发!

2022-03-11 张惠娟 ——特邀委员记者的暖心故事 1 1 人民政协报 content_21266.html 1 感动着他们的感动 21,266 /enpproperty-->