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19版:广告

贵州中医药:提档升级 成效显著 振兴发展 再绘蓝图

《 人民政协报 》 ( 2022年03月08日   第 19 版)

贵州丹寨:中药材种植助力乡村振兴

贵州百灵中药材种质资源优选优育基地

贵州仿野生种植石斛

深受群众喜爱的贵州黔东南苗侗医药文化街

“黔地无闲草,夜郎多灵药”,贵州素有“天然药物宝库”之美誉,全省药用植物资源7000余种,是中国四大中药材主产区之一。党的十八大以来,国家把中医药工作上升为国家发展战略,做出一系列重大决策部署,中医药发展迎来天时地利人和的大好时机。特别是“十三五”以来,贵州乘上国家发展中医药这趟“列车”,围绕“四新”主攻“四化”,科学谋划中医药振兴发展措施,县级以上公立中医医疗机构覆盖率提高15.30%,国医大师、全国名中医数量翻番,“中医馆”“民医馆”和中药材统计制度、质量追溯平台建设在全国实现四个率先,“定制药园”和道地药材目录实现两个之最,贵州中医药迎来历史最好的发展时期。

传承精华 守正创新

习近平总书记多次对中医药工作作出重要指示,强调要遵循中医药发展规律,传承精华,守正创新,加快推进中医药现代化、产业化,坚持中西医并重,推动中医药和西医药相互补充、协调发展,推动中医药事业和产业高质量发展,推动中医药走向世界,充分发挥中医药防病治病的独特优势和作用,为建设健康中国、实现中华民族伟大复兴的中国梦贡献力量。

贵州省委、省政府高度重视中医药工作,将中医药工作纳入强省战略高位统筹、强力推进。省委书记、省人大常委会主任谌贻琴多次对中医药工作作出指示批示,多次调研和专题研究、专门部署,推进中医药振兴发展重大工程和中医药强省战略实施。省委副书记、省长李炳军多次深入中医医疗机构和中药材企业调研,把中医药作为提升卫生健康水平的重要抓手统筹推进。省政府分管副省长王世杰担任组长领衔推进全省12个重点特色农业产业之一的中药材产业及贵州10个千亿级工业产业之一的健康医药产业,全产业链谋篇布局、全方位精准推进、全要素强化保障,实行每月调度一次工作进展、每月深入中医医疗机构和中药企业走访调研、每季度听取一次汇报。全省各级各部门充分发挥贵州独特的生物资源优势、生态环境优势和气候资源优势,传承精华、守正创新,坚持中西医并重,突出民族医药特色,唱响“贵州良药”品牌,推动贵州中医药事业和产业高质量发展,向着中医药强省的目标大踏步前进,为建设健康贵州、实现经济社会高质量发展作出了重要贡献。

今年,《国务院关于支持贵州在新时代西部大开发上闯新路的意见》支持贵州在新时代西部大开发上闯新路,是对贵州省贯彻落实习近平总书记视察贵州重要讲话精神的巨大支持,充分体现了以习近平同志为核心的党中央对贵州的高度重视和特别关怀,是贵州发展史上又一具有里程碑意义的重大事件。

贵州深入贯彻习近平总书记关于中医药的重要指示,按照《意见》推进中药材精深加工产业发展……

贵州站在三个高度

推动中医药振兴发展

站在文化自信的高度推动中医药振兴发展。中医药学是“祖先留给我们的宝贵财富”,是“中华民族的瑰宝”。坚持中西医并重,推动中医药和西医药相互补充、协调发展,切实把中医药“继承好、发展好、利用好”。贵州在中医药振兴发展道路上抢抓机遇、乘势而上、奋发赶超,奋力推进中医药强省建设。

站在护佑人民生命健康的高度推动中医药振兴发展。中医药学是中华民族在长期生产生活和同疾病做斗争中,不断丰富发展的自成体系、独树一帜的医学科学,具有数千年的临床实践基础,具有深厚的群众基础。贵州以苗医药为代表的民族医药源远流长,积累了丰富的预防和治疗疾病的经验。特别是新冠肺炎疫情发生以来,贵州中医药系统全力以赴参与疫情防控并发挥重要作用。2020年率先在全国实现乡镇卫生院中医馆全覆盖,2021年创新性开展省级示范中医馆建设,示范带动全省中医馆突出中医特色优势,切实推进“简、验、便、廉”中医药服务的可及性,2021年全省基层医疗卫生机构提供中医药服务诊疗量占比较“十三五”末上升81.85%,在2022年全国中医药局长会议上作交流发言。

站在助推经济高质量发展的高度推动中医药振兴发展。贵州素有“黔地无闲草,夜郎多灵药”等美誉。中医药既是独特的卫生健康资源,也是潜力巨大的经济资源和优秀的文化资源。与2018年相比,贵州中药材种植面积增长近三分之一,总面积居全国第二,总产值每年增长近50亿元,两年基本实现翻番,贵州已经成为全国主要的中药原料供应基地。中药工业总产值从2010年的156亿元增加到2020年的290亿元,约占全省医药工业总产值的82%,中药材流通领域产值达207亿元,是全省12个重点特色农业产业之一,健康医药产业已成为贵州10个千亿级工业产业之一。

全省药用植物资源7000余种

“农户通过发展中药材种植,每年户均增收1万元以上。因为有保护价托底,给农户吃了‘定心丸’,也确保了农户中药材种植队伍的稳定。”昌昊金煌(贵州)中药有限公司负责人说。

昌昊金煌公司于2014年落户丹寨县,致力于中药及民族医药资源的研究、开发和应用,以贵州大宗、道地及珍稀品种半夏、太子参、淫羊藿等50余个品种为主,建立了符合国家GAP及国际GACP标准的中药材种子种苗选育及繁育中心、中药材规范化标准化种植基地、中药材加工与中药饮片GMP生产及中药经营GSP等一体化的产业链。

“定制药园”以品牌带产业、企业带基地、合作社带贫困户的“三带”模式,“公司+合作社+农户”“公司+基地+农户”等组织方式,以及订单种植、保护价收购利益联结方式发展,带动当地农户种植(养殖)大宗、道地中药材;鼓励中药生产企业采购“定制药园”的中药材,公立中医医疗机构优先采购以“定制药园”中药材为主要原料生产的中药饮片和药品;构建中药材产销对接新型发展模式,畅通中药材销售渠道。

截至目前,全省药用植物资源7000余种,黔产道地药材目录95种,56个中药材产品获得国家地理标志产品保护。10万亩以上中药材种植大县达到25个,建设“定制药园”示范单位72家,发布首批《贵州省中药材民族药材标准》,截至去年11月底,全省中药材种植面积为743.86万亩,产量272.33万吨、产值236.81亿元。

率先在全国搭建

中药材质量追溯体系建设

聚焦黔药出山出海,做大做强做优“定制药园”,打造全国“道地黔药”集散中心。充分发挥全国四大道地药材主产区和国家大数据综合试验区高地的有利条件,在全国率先建立中医药材统计制度,完成中药材电子商务交易平台建设,全力打造中医药集散交易市场,着力建设立足贵州、面向西部、辐射全国的线上线下联动的“道地黔药”集散交易市场。充分发挥“定制药园”在实现巩固拓展脱贫攻坚成果同乡村振兴有效衔接中的积极作用,积极鼓励全省公立医院优先采购以“定制药园”中药材为主要原料加工生产的中药饮片和成药产品,建立全省中药材稳定消费市场,推动贵州中药材高质量发展。

“定制药园”主要以大数据互联网为基石,加强质量监督,强化职能部门职责,形成覆盖种植、生产、初加工、仓储、销售全过程的质量安全监管体系和中药材生产流通全过程追溯体系,逐步实现中药材产品来源可查、去向可追、责任可究。

加快推进贵州中医药现代化、产业化,贵州省中医药管理局按照国家和省对中药材生产、流通追溯体系建设部署,充分发挥和融合贵州中医药(民族医药)资源大省和“大数据”高地优势,建立健全质量监控体系,促进贵州省中医药产业规范有序,推动中医药事业高质量发展。

创新人才培养模式

“名医回乡里,看病太方便了。”前不久,全省首个刘尚义国医大师传承工作室落户毕节市中医医院,开诊当天,肠胃不好已有数年的市民熊和平看病时说。

贵州积极发挥国医大师、全国名中医团队优势,在3个市(州)建设国医大师、全国名中医工作站,向基层青年医生传授优秀学术思想、临床经验和技术专长。

贵州坚持把人才工作摆在重要位置,着力创新人才工作体制机制,《条例》对中医药人才培育进行规定:制定人才引进、培养计划等激励措施,选拔、引进和培养中医药科研带头人和中青年技术骨干;将师承教育融入院校教育、继续教育,支持有丰富临床经验和技术专长的中医医师和中药专业人员带徒授业;鼓励发展中西医结合教育,培养高层次的中西医结合人才。

“民间有高手。”中医药在贵州有着广泛、深厚的群众基础,民间中医有专长的不在少数,却因学历和执业医师资格证一纸“门槛”的制约被埋没。为给确有专长人员提供广阔舞台,贵州省中医药管理局制定《贵州省中医医术确有专长人员医师资格考核注册管理实施细则(暂行)》,将医术确有专长人员考核认定写入《贵州省中医药条例》,为非物质文化遗产传承人和确有“绝活”人员量身定制行医“绿色通道”。

目前,贵州中医药大学获批3个博士授权点和2个硕士授权点,实现博士学位授予单位和博士点从无到有的突破。贵州建成中医规范化培训基地7个,培养全科专业订单定向免费医学生2906名、“5+3”全科医生410名、“3+2”助理全科医生353名,培训乡村中医生16500人,缓解基层中医技术人员短缺矛盾。中医药高层次人才(博士)从123人增至566人;卫生专业副主任医师以上专业技术人员从865人增至1620人、增幅87.28%。

贵州将大力实施中医药人才黔医雁翔工程,加强院校培养主阵地建设,完善人才培养模式,开展中西医结合教育,鼓励西医学习中医,培养不同层次的中西医结合人才,有力推动贵州中医药事业高质量发展。

(文/杜高富)

2022-03-08 1 1 人民政协报 content_20904.html 1 贵州中医药:提档升级 成效显著 振兴发展 再绘蓝图 20,904 /enpproperty-->