本报记者 顾磊
作为一名视障人士,全国政协委员、中国盲人协会主席李庆忠经常单独坐飞机出差。他通过电话预约无障碍服务,乘坐地铁至机场,从登机到抵达目的地机场的出站口,其间可以获得地铁、机场和航空公司的全程接力服务。
“非常方便。”李庆忠感慨,“近年来全社会对无障碍的认识有了明显提升,残疾人的获得感在增强。”
全国两会前夕,社会科学文献出版社、中国残疾人事业新闻宣传促进会、中国人民大学残疾人事业发展研究院共同在京发布了《残疾人事业蓝皮书:中国残疾人事业研究报告(2022)》,该蓝皮书指出,我国城镇社区无障碍建设进一步加强,信息无障碍加快推进,残疾人家庭无障碍改造规范开展。截至2020年底,累计有65.3万个贫困重度残疾人家庭获得无障碍改造。
“十四五”时期,无障碍将融入经济社会发展大局,得到全面推进,“无碍”的社会将更加有爱。
无障碍关乎所有人
目前,我国已从“无障碍设施建设”逐渐向“无障碍环境建设”过渡,从“设施”到“环境”,意味着无障碍的内涵在扩大。
全国政协委员、中国残疾人艺术团团长邰丽华告诉记者,无障碍环境建设并非只与残疾人相关,随着老龄化社会的到来,老年人也面临着信息获取等多方面的障碍;当前的无障碍环境建设中,盲道、无障碍坡道等硬件设施不断增加,也应提升管理方面的“软件”水准。
全国政协委员、中国听力语言康复研究中心原主任龙墨多年来一直呼吁无障碍环境建设要“软硬兼施”。她举身边的例子说,家里的老人腿脚不便,乘坐公交车出行不去距离最近的公交站,反而绕路去更远的公交站,原因就在于过街天桥的台阶难以攀登。“从这个例子可以看出,无障碍其实与所有人相关。例如,儿童车出行需要无障碍,健全人一旦遭遇伤病等意外,也需要无障碍。”
全国人大代表、中国残联副主席吕世明指出,无障碍环境建设是为所有社会成员安全便利自主出行、交流,获得人文服务,进而享受美好生活等的必需条件,事关每个公民的基本权益。
“加强无障碍环境建设,是保障全社会成员,特别是残疾人、老年人、伤病人等有特殊需要的群体,争取公平均等机会,融合共享社会生活的重要前提,是完善城乡基本公共服务的重要内容,是应对老龄化、满足适老化需求的重要措施,也是建设美丽中国健康中国的重要体现。”吕世明说。
当前,无障碍环境建设正从专用走向通用,无障碍设施不仅仅是残障人士的专项福利,还将是包括老、妇、幼群体中行动不便者在内的所有人的共同福利;也从日常居家走向旅游出行,从行动无障碍走向信息无障碍。
李庆忠指出,“十三五”期间,无障碍环境建设“被大面积地纳入城乡发展、人工智能信息化等各项规划,重视程度前所未有”。他认为,“十四五”期间,无障碍环境建设将在此基础上更进一步,实现更高质量的发展。
全国政协委员、辽宁奥克控股集团董事局主席朱建民认为,无障碍事业的大步迈进,体现了“以人民为中心”的理念,“以前,我们说起无障碍,总觉得是残疾人的事;现在,无障碍与其他群体也息息相关。无障碍的受益者是人,在推动其发展方面,全社会已达成共识。”
呼吁无障碍环境建设立法
2020年全国两会上,李庆忠与朱建民提交了加快推进无障碍环境建设立法的提案。朱建民接受记者采访时表示,过去1年无障碍环境建设的突飞猛进以及全社会对无障碍认识的普及和提升,有助于推进立法。
多位接受记者采访的全国政协委员都认为,当前无障碍建设相关条例的倡导性较强,较为“软性”,建议提高立法层级,出台单独的无障碍环境建设法,增强法律刚性。
李庆忠认为,首先应明确无障碍相关法律责任,特别是针对违规、违法和没有依法落实的行为,加大惩处力度,强化责任。
“其次,从盲人群体的角度,我特别想推动和加强信息无障碍相关的法律建设。这些年,随着信息技术和人工智能的发展,信息无障碍的需求越来越多,但各地现有的无障碍环境建设相关条例中,与此相关的内容较为单薄。”李庆忠说。
此外,李庆忠建议通过立法加强无障碍工作的全流程监管。无障碍相关设施应同步规划、同步设计、同步施工,验收过程要加强监督。
龙墨也建议,无障碍环境建设应设立相关标准,加强管理,使其成为各类公共设施建设流程中的常态化一环。
最后,李庆忠建议,应以法律形式加强无障碍服务。去年,中国盲协与滴滴打车共同推进导盲犬乘坐网约车,目前已有20多个城市开展了此项服务。“我自己出门也经常打车,网约车平台的信息无障碍改造帮助我解决了出行的问题。”
吕世明在去年全国两会期间提交了一份无障碍环境建设立法的议案。他表示,应拓展无障碍环境领域检察公益诉讼,保障特殊群体的相关权益。
“两个奥运”助力无障碍提升
全国两会召开期间,北京冬残奥会也在火热举行。据了解,近3年来,在冬奥会及冬残奥会的带动下,北京市与河北省的无障碍环境建设得到巨大提升。
据了解,截至2021年底,北京市累计整治整改点位33.6万个,精心打造100个无障碍精品示范街区、100个“一刻钟无障碍便民服务圈”,首都城市功能核心区、冬奥会冬残奥会赛事和服务保障相关区域基本实现无障碍化,群众好评率达到88.35%。除了设施提升,北京市无障碍环境规范化、精细化治理水平显著提升。该市颁布实施了《北京市无障碍环境建设条例》,北京市政府把无障碍环境建设纳入“十四五”规划和2035年远景目标纲要。
河北省的无障碍环境建设也得到显著提升。借助张家口赛区高标准建设无障碍场馆的机会,张家口市制定了无障碍环境建设3年工作方案,以交通枢纽、城市干道、公共场所等区域为重点,大力推进城市无障碍标准化建设。张家口市在推动全省无障碍环境建设普遍提升的过程中起到了有力的牵引作用。
朱建民将2008年北京奥运会和此次的北京冬奥会进行对比,认为无障碍环境建设迈上了新的台阶。“我们谈高质量发展,不仅是经济的高质量发展,同样是社会文明的高质量发展。”
他认为,智能化、信息化是北京冬奥会和冬残奥会无障碍环境建设的重要特点之一,“我们的无障碍水准已与国际接轨,甚至有引领和示范的效应。”
李庆忠认为,冬奥会和冬残奥会的国际性大型运动赛事,展示了我国无障碍环境建设的成就,体现出对残疾人权益的高度重视。同时,对全国各地的无障碍环境建设也起到了示范性作用。
龙墨建议,将“两个奥运”的无障碍环境建设先进技术、有效经验复制推广到其他地区,带动无障碍事业规范化发展,推动社会文明持续进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