本报特邀评论员 潘碧灵
“实现碳达峰碳中和,是贯彻新发展理念、构建新发展格局、推动高质量发展的内在要求,是党中央统筹国内国际两个大局作出的重大战略决策。”推进经济社会发展全面绿色转型,加快形成绿色生产生活方式,是实现碳达峰碳中和的重大举措。中共十八大以来,我们深学笃用习近平生态文明思想,完整、准确、全面贯彻新发展理念,坚持生态优先、绿色发展,推动生态文明建设不断迈上新台阶。在全社会的共同努力下,我国绿色发展的成绩单十分亮眼,一幅青山绿水、江山如画的生态文明建设美好图景,正在神州大地铺展。
新时代新步伐,绿色发展仍需久久为功。中共十九届六中全会《决议》提出:“实现创新成为第一动力、协调成为内生特点、绿色成为普遍形态、开放成为必由之路、共享成为根本目的的高质量发展”。实现绿色成为普遍形态的发展,必须推进经济社会发展全面绿色转型,建立健全绿色低碳循环发展的经济体系,推动我国绿色发展迈上新台阶。
要以生态环境高水平保护支撑高质量发展。面对复杂多变的国际形势和艰巨繁重的国内改革发展任务,后续国家经济高质量发展仍面临着无法估量的挑战,但越面临困难和挑战,越应保持生态文明建设战略定力,越要向绿色转型探出路、向生态产业寻动力。推动经济高质量发展,我们坚决不能再走“先污染后治理”的老路子。以往,一些地方经济发展方式粗放,在资源环境方面付出了沉重代价,积累了大量生态问题,只有坚持生态优先、绿色发展,锲而不舍,才能把绿水青山变成金山银山。良好生态本身蕴含着无穷的经济价值,可源源不断创造综合效益,实现经济社会可持续发展,只要将绿色发展的底色铺好,今后发展就一定会高歌猛进。
要推动绿色低碳发展,促进经济社会全面绿色转型。当前,我国主要污染物排放量和能耗仍处于高位,我国单位GDP能耗是世界平均水平的1.5倍,还有很大的提升空间。我们要深入领会把握习近平总书记关于推动绿色低碳发展的重要论述,以经济社会发展全面绿色转型为引领,坚定不移走绿色低碳的高质量发展之路。坚持把减污降碳协同增效作为推动全面绿色转型的总抓手,落实中央经济工作会议要求,做好碳达峰碳中和工作,研究制定碳达峰碳中和“1+N”政策体系,进一步调整优化产业结构、能源结构、交通运输结构、用地结构;严格落实能源双控、“三线一单”等,从严从紧从实控制高耗能、高排放项目上马;推动排污权、生态产品价值实现机制等市场机制建设,建立健全绿色低碳循环发展经济体系。要突出精准治污、科学治污、依法治污,加大节能减排技术研发利用力度,实现减污降碳效益最大化。同时,要加速推动能源、交通、产业结构转型,政府、市场、社会各司其职,尽快形成良性互动的“大环保”格局。
要健全生态环境治理现代化体制机制。深入推进生态文明体制改革,构建产权清晰、多元参与、激励约束并重的生态文明制度体系。严格落实生态环境保护党政同责、一岗双责,加强和改进生态环境保护督察和综合执法。深化做实“河湖林长制”,完善落实生态环境补偿、损害赔偿和资源有偿使用等制度,建立生态产品价值实现机制。建立健全以排污许可制为核心的固定污染源监管制度体系,严格落实企业主体责任。创新环保资金投入机制,大力发展绿色金融。促进环境治理数字化转型,不断提升生态环境治理能力。
“绿水逶迤去,青山相向开”。良好的生态环境是我们为子孙后代留下的宝贵生态财富。我们要推进经济社会发展全面绿色转型,让绿色成为高质量发展的鲜明底色,加快建设美丽中国,以优异成绩迎接中共二十大胜利召开。
(作者系全国政协常委,民进湖南省委会主委,湖南省生态环境厅副厅长)