本报记者 吕巍
栖居在青山碧水之间,是人们共同的心愿。“十四五”时期,我国生态文明建设进入了以降碳为重点战略方向、推动减污降碳协同增效、促进经济社会发展全面绿色转型、实现生态环境质量改善由量变到质变的关键时期。
2021年,我国生态文明建设以碳达峰碳中和为抓手,开始了一场经济社会发展全面绿色转型的变革。截至目前,全国完成造林5400万亩,国家地表水考核断面水质优良比例升至82.6%,可再生能源发电累计装机容量突破10亿千瓦大关……各地区各部门协同推进经济高质量发展和生态环境高水平保护,生态文明和美丽中国建设步履铿锵。
这一年,全国政协积极发挥专门协商机构作用,着力推动建言资政和凝聚共识提质增效。聚焦贯彻落实习近平总书记重要指示精神和党中央重大决策部署,围绕助推“十四五”生态文明建设规划落实落地,精心组织20余场不同类型、不同层次的协商议政活动,为生态文明建设的持续推进、为碳达峰碳中和工作统筹推进、为生态环境保护取得新成效,贡献着政协力量。
抓重点 显成效
2021年3月26日,正值全国各地陆续进入春季造林季,全国政协召开了一场以“全民义务植树行动的优化提升”为主题的网络议政远程协商会。12位政协委员在全国政协机关和北京、湖南、广东4个会场以及通过手机视频连线方式发言,近200位委员在移动履职平台上发表意见建议约400条计5万余字,共同为义务植树如何创新发展建言献策。
将优化提升全民义务植树行动列为全国政协重点协商议题,绝非仅就植树谈植树,而是在坚持植树与植绿并重、绿化与美化同步、绿色资源与绿色产业融合发展的高度,探讨“全民”“义务”“植树”的基本概念和内涵,力求推动义务植树与生态修复、森林城市、乡村振兴、碳达峰碳中和等工作的紧密衔接。
因此,很多委员和专家的发言都是围绕“规划”“结合”展开的。
远在甘肃武威市古浪县八步沙林场远程参会的全国政协委员、甘肃省治沙研究所副所长马全林提出,应结合国土空间规划和有关专项规划,对义务植树的时间安排和空间布局进行统筹规划。身处龙岩市长汀县水土保持科教园的福建省政协委员,九三学社龙岩市委会主委、福建省龙岩市自然资源局局长温永建议,把全民义务植树纳入国土绿化总体规划中,特别是要结合绿色发展、生态治理、应对气候变化等,做好义务植树工作的统筹规划,以解决义务植树“找地难”问题。
广东分会场的全国政协委员,民进广东省委会主委、广东省生态环境厅厅长鲁修禄关注的是义务植树行动与实现碳达峰碳中和“3060”目标的关系问题。他提出创新义务植树碳中和体制,广泛开展生态文明建设实践。身在湖南分会场的全国政协委员,民盟湖南省委会副主委、湖南师范大学公共管理学院副院长杨君武则进一步提出积极倡导和践行“一生自然碳中和”理念。
委员们在会上提出的很多建议被吸收到2021年6月出台的《国务院办公厅关于科学绿化的指导意见》中,国家林草局还专门致函反馈了有关建议的落实情况。
2021年9月10日,全国政协召开第54次双周协商座谈会,11位委员和专家围绕“推进城镇污水处理提质增效”主题建言资政。在此之前,全国政协人口资源环境委员会已组织调研组赴河南、四川,实地深入考察城镇污水管网排查改造、污水收集处理、污水再生利用等工作情况,还委托北京、江苏两地政协进行了协同调研,为此次双周协商座谈会的召开做好了充分准备。
与会人员表示,做好污水收集处理及资源化利用工作是统筹水资源、水环境、水生态治理,深入打好污染防治攻坚战的重要抓手,对于改善城镇人居环境、推进城市治理体系和治理能力现代化、加快生态文明建设、推动高质量发展具有重要作用。在“十四五”开局的重要节点,要坚持以习近平生态文明思想为指导,将污水收集处理纳入生态文明建设总体部署,及时总结评估城镇污水处理提质增效三年行动的成绩和不足,促进各级各有关部门共同落实好“十四五”规划有关任务。
由于在摸清情况、找准问题、提实建议上下足功夫,会议取得了良好效果,国家发展改革委、住房和城乡建设部、生态环境部分别反馈了吸纳委员意见建议和推进相关工作的具体情况。汪洋主席在总结时给予充分肯定。
两场会议,形成5篇报告和信息,近20项建议被部委采纳,围绕生态文明重点协商议政“专”出样子和成效,为实现2035年美丽中国建设目标贡献智慧和力量,全国政协一直在努力。
重调研 增实效
调查研究是党的传家宝,也是政协工作的压舱石。实现政协工作由“做了什么”“做了多少”向“做出什么效果”转变,提高议政建言的精准度、实效性,就必须把调查研究作为提升履职水平的切入点;只有深入调研,协商议政才有底气。2021年,全国政协紧扣党和国家中心工作,围绕资源环境领域有关重大问题,开展了一系列深入调研,形成多份有价值的调研报告和信息。
“加强黑土地保护”是全国政协人口资源环境委员开展的专项民主监督。人资环委前期研究思考政协监督的特点规律、探索监督方法途径、坚持问题导向,制定周密工作方案,组织委员赴吉黑2省的10个市、15个县区,组成小分队深入田间地头和基层单位等20余处基层现场开展实地调研,掌握第一手情况,增强监督实效。召开10余场不同层级专题会议,与部委、地方、专家、基层干部群众等150余人进行深入协商,指导推动吉辽蒙4省(区)政协建立黑土地保护区域协商机制,形成监督合力,并及时向有关部门反馈监督意见,推动有关部门加快开展黑土地专项土壤普查,提高建言“靶向性”。
西线工程是南水北调工程中问题最复杂的调水线路,各相关方在工程建设必要性、生态环境影响、地质条件、民族宗教影响、水力发电损失、经济可行性和水价承受能力等方面存在分歧,导致西线工程迟迟没有开工建设。为进一步听取各方诉求,优选最佳方案,2021年7月14日至22日,全国政协副主席、农工党中央常务副主席何维率全国政协人口资源环境委员会“南水北调西线工程中的生态环境保护问题”专题调研组,驱车近3000公里,深入四川、青海、甘肃3省成都、德阳、阿坝、甘孜、果洛、甘南、定西、兰州等地20余个县(市、区)实地调研。调研组走过的地方多为海拔3000米以上的高原地区,大家克服身体的各种不适,努力寻找“坚持生态保护第一,尽最大可能减少工程对生态环境的扰动影响,把供水区的损失降到最低、把受水区的效益发挥到最大”的最佳方案。
“西线工程事关黄河的死活,事关西部地区、民族地区的安全和发展。虽然不能只靠长江来救黄河,但必须先把通道打通,必须调足够量的水!”面对西线工程方案设计过程中出现的犹豫与动摇,全国政协委员、水利部水利水电规划设计总院副院长李原园斩钉截铁。
“新建水源工程对自然保护区主要是淹没影响,可以通过优化工程方案和布置,尽可能减少淹没面积,避免淹没核心区,不可避免的,按照规定和要求采取相关保护措施,尽可能减低生态环境影响。”全国政协委员,成都理工大学副校长、地质灾害防治与地质环境保护国家重点实验室常务副主任许强表示。
“西线一期工程规划输水线路740公里,隧洞长度731公里,占线路总长的98.8%,输水线路均以地下隧洞方式穿越自然保护区、穿越大熊猫栖息地,对生态环境影响不大,但要高度重视生态环境修复和弃渣妥善处置,采取措施尽可能减轻对生态环境的不利影响。”全国政协常委,民盟中央副主席、自然资源部原副部长曹卫星说。
大家在深入调研中形成共识:一定要尊重客观规律,重视生态环境保护,科学审慎论证方案,使西线工程的论证更加科学、环保,确保拿出来的规划设计方案经得起历史和实践检验,实现经济、社会、生态效益相统一。
“三北防护林建设”“推动实现碳达峰碳中和”“国家重点湖泊生态环境保护”……2021年,全国政协始终坚持问题导向,在落实中央精神、加强前瞻性研究上下功夫,多份有关生态文明建设的调研报告受到国家领导人批示,仅人资环委全年就有20余位委员开展相关自主调研22次,这些调研,为高质量建言资政打下了的重要基础。
画出最大同心圆
“明天,随着气温的大幅度下降,PM2.5也有一个整体的清除过程。大家在实时溯源解析板块可以看到,周边城市对北京PM2.5的‘贡献’也会逐渐减弱。”2021年12月9日下午3点,在生态环境部环境规划院的国家环境规划与政策模拟重点实验室,实验室副主任薛文博依托实验室开发的蓝天保卫与碳达峰决策支持系统向来宾“预测”了未来几天的气温和空气质量。
“来宾”是全国政协人口资源环境委员会所联系农工党界别的部分全国政协委员。这一天,他们专程来到生态环境部环境规划院,与农工党北京市委会直属环保支部的同志们就联系界别群众交流座谈。
通过情况介绍和交流,大家在生态补偿机制、水生态修复、生物多样性保护、大气重金属污染治理等方面收获颇丰。全国政协常委,农工党党员、中国地质调查局副局长李朋德就学习中共十九届六中全会精神的宣讲,也让支部成员们进一步增强了学习贯彻全会精神的思想自觉和行动自觉。
专门委员会联系界别是本届全国政协加强凝聚共识工作的一项重要举措。人资环委日常工作既对接生态环境部,又联系农工党界别。
“民主党派界别有基层组织的依托,在联系群众、教育群众,传播共识、凝聚共识方面具有独特的优势。我们要依托这些优势,落实好中央有关要求,深入推进农工党界别委员联系界别群众工作,进一步凝聚农工党界别群众共识,增进对中国共产党和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的政治认同,增强责任和担当,以强化统一战线组织功能、汇聚实现中华民族伟大复兴中国梦的磅礴力量。”全国政协人资环委驻会副主任欧青平表示。
人心是最大的政治,共识是奋进的动力。一年来,全国政协更加注重建言资政和凝聚共识“双向发力”,成效显著。
——凝聚共识方式不断创新。围绕“做好碳达峰碳中和工作”“中长期能源发展战略”等重要议题,采取重点关切问题情况通报会、人口资源环境发展态势分析会、专题调研、读书进社区、合作举办专题论坛等形式,广泛宣传重大大政方针,推动凝聚社会共识。精心组织开展“国家重点湖泊生态环境保护”党外委员专题视察,引导委员在深入研究、提出意见建议的同时,注重感受发展成就、加深政策理解、实现自我提高。通过组织开展“绿色冬奥”学习考察,召开IPCC评估报告宣讲会,举办三峡工程和南水北调工程专题报告会等,不断深化广大委员对习近平生态文明思想的认识和理解。
——委员读书活动更上一层楼。人资环委组织开展《城市与气候变化》《碳达峰、碳中和100问》《水利民生》等委员读书活动,委员们打破履职“时空界限”,广泛参与、深入交流,共有400多人发言1.3万余次、累计30万余字。坚持把党史学习教育融入读书活动之中,把牢正确方向,既强化思想武装、又拓展知识视野,交流观点建议,相互启发提高,营造良好学习氛围。坚持线上与线下相结合,组织5次线下活动,围绕读书主题组织委员进企业、进学校、进社区,举办专题讲座、展览,开展读书分享,努力扩大读书溢出效应,助力“书香政协”建设。
——党史学习教育扎实开展。人资环委邀请专家和委员作专题讲座,引导委员正确认识历史发展大势,牢记初心使命,深刻领会“两个确立”的决定性意义,进一步增强捍卫“两个确立”的政治自觉、理论自觉和行动自觉。结合京外视察调研组织参观10余处红色教育基地,在京组织参观“不忘初心、牢记使命”主题展览、“八大”历史陈列展、“旗帜飘扬——党旗、国旗、军旗诞生珍贵史料展”,赴李大钊故居开展主题党日活动,广泛进行党史和爱国主义教育。
与此同时,在协商议政活动中,全国政协还注重加强与国家相关部门、省市两级政协的联系沟通,协同开展调研、协商,形成合力,有效丰富和拓展了协商议政的途径和载体。
坚定不移走生态优先、绿色发展之路,推动生态文明建设实现新进步、美丽中国建设迈上新台阶,是“十四五”时期我国生态文明建设的重点任务。抓住重点问题和关键环节,提高建言的专业化水平,助推“十四五”生态文明相关规划的贯彻落实是人民政协的工作目标。发挥专门协商机构作用,服务“十四五”开好局起好步,我们定能绘就一个青山常在、绿水长流的美丽中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