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05版:生态周刊

“十四五”碧水保卫战完美开局

水生态环境持续改善

《 人民政协报 》 ( 2022年01月27日   第 05 版)

在北京市昌平区沙河水库休憩的白琵鹭。纪洪源 摄

本报记者 王菡娟

城市中的黑臭水体治理进展如何?“十四五”时期的水环境治理应该如何做?24日,在生态环境部新闻发布会上,生态环境部总工程师、水生态环境司司长张波对这些热门话题一一回应。

295个地级市黑臭水体基本消除

“有的地方靠撒药治污、有的地方靠加盖板遮人耳目、有的地方靠调水冲污……”发布会上,张波提到了这些城市治理黑臭水体所谓的“聪明的做法”。

“这种‘聪明的做法’一度很盛行。但是群众举报、媒体监督、中央生态环保督察把这些问题曝了光,摆在桌面上,让所谓的‘聪明人’丢了面子。”张波表示,“黑臭水体是群众身边的突出问题,实质是污水、垃圾直排环境问题。任何一个城市,不管外表多么光鲜,只要还有黑臭水体,就说明其环境基础设施建设还不到位、还不合格。”

随着黑臭水体治理攻坚战的展开,如今,295个地级及以上城市(不含州、盟)黑臭水体基本消除,人居环境明显改善,进一步提升了人民群众获得感、幸福感、安全感。

将1.2万多座污水集中处理设施纳入环境监管,城市生活污水集中收集效能明显提升。

三年来,据不完全统计全国直接投入超过了1.5万亿元。

“通过黑臭水体的治理,沿河环湖开展生态修复,把城市一些比较低价值的空间改造成为了高价值空间,周边的人气提升,带动了招商引资,形成了新的经济隆起带。黑臭水体治理一定程度上也拉动了经济增长。”张波表示。

张波同时表示,黑臭水体治理是一场硬仗,治的是黑臭水体,比的是各地推动高质量发展的理念、能力和作风。下一步,生态环境部将坚决贯彻党中央、国务院决策部署,深入打好黑臭水体治理攻坚战。充分运用卫星遥感、现场核实、群众举报等各个渠道,加强监督。中央生态环保督察也会始终把黑臭水体治理作为重要关注内容进行监督。今后哪个地方黑臭水体治理后又返黑返臭了、群众不满意,我们都会纳入国家清单,实行清单管理、跟踪督办、逐一销号。不获全胜,绝不收兵。

2021年全国水质优良水体比例为84.9%

除了黑臭水体治理攻坚战,其他水治理项目也取得优异成绩。

据张波介绍,2021年,开展长江经济带工业园区污水处理设施整治专项行动,1064家工业园区全部建成污水集中处理设施,累计建成6.62万公里污水管网。紧盯长江警示片问题整改,披露的484个问题,已完成整改437个。

同时,加强自然保护地生态环境监管,长江经济带11省市自然保护区发现整改问题点位2654个,已完成整改2374个;开展尾矿库污染治理“回头看”,初步排查发现2100多个环境问题,正在推动边排查边整改;不断强化饮用水水源保护,累计划定乡镇级集中式饮用水水源保护区19132个,进一步巩固提升县级以上城市集中式饮用水水源地规范化建设水平,确保群众饮水安全。

数据显示,2021年全国水质优良水体比例为84.9%,丧失使用功能的水体比例为1.2%。2021年长江流域水质优良的国控断面比例为97.1%,同比增加1.2个百分点,长江干流水质保持II类。黄河干流全线达到了III类水质,黄河水质得到了显著改善。

“2021年顺利完成年度目标任务,水生态环境质量保持了持续改善的势头。‘十四五’水生态环境保护工作取得良好开局。”张波说。

“十四五”水环境治理坚持稳中求进

尽管水生态环境保护取得了显著的成效,但张波坦言,少数地区消除劣V类断面难度很大,部分区域城乡面源污染严重,部分重点湖泊蓝藻水华多发频发,生态系统严重失衡等问题亟待解决。水生态系统严重失衡的问题还十分突出。

“‘十四五’是我国水生态环境保护的关键时期,必须始终坚持稳字当头、稳中求进。”张波表示。

“从国际比较来看,我国水环境理化指标当前已经接近或者是达到中等发达国家的水平。‘十四五’时期优良水体比例的目标定为85%,比2020年的83.4%上升了1.6个百分点,5年才上升1.6个百分点,这实际上发出了清晰的信号,不鼓励各地去追求过高的优良水体比例,而希望把工作重心放在夯实工作基础,补齐工作短板,提高工作质效上。”张波说。

在张波看来,“十四五”要充分考虑自然因素的影响,实事求是地开展水质评价、考核、排名,有效地指导地方把重点放在“人努力”推进环境质量改善上,适时修订相关的考核评价标准。

同时,在“进”的方面,“十四五”将始终坚持山水林田湖草沙系统治理,着力推动水生态环境保护由污染治理为主向水资源、水生态、水环境协同治理、统筹推进转变。鼓励有条件的地方先行先试,力争在城乡面源污染防治和生态保护修复等若干难点和关键环节实现突破。

“‘十四五’只要扎扎实实构建起‘三水统筹’的工作格局,‘十五五’‘十六五’再不断深化完善,就会为实现2035年美丽中国建设目标奠定一个良好的基础。”张波说。

全国碳市场碳排放配额累计成交量1.79亿吨

记者在新闻发布会上获悉,自2021年7月16日启动上线交易以来,全国碳市场整体运行平稳,市场活跃度稳步提高。截至2021年12月31日,碳排放配额累计成交量1.79亿吨,累计成交额76.61亿元,成交均价42.85元/吨,履约完成率99.5%(按履约量计),全国碳市场第一个履约周期顺利收官。

“全国碳排放权交易市场是推动实现我国碳达峰、碳中和目标的重要政策工具。全国碳市场第一个履约周期共纳入发电行业重点排放单位2162家,年覆盖温室气体排放量约45亿吨二氧化碳。”生态环境部新闻发言人刘友宾介绍说。

总体来看,全国碳市场基本框架初步建立,价格发现机制作用初步显现,企业减排意识和能力水平得到有效提高,促进企业减排温室气体和加快绿色低碳转型的作用初步显现。

刘友宾表示,下一步,将深入贯彻习近平生态文明思想和党中央关于碳达峰碳中和的重大战略决策,修订完善相关法规制度和技术规范,切实抓好全国碳市场建设,推动经济高质量发展。

2022-01-27 王菡娟 “十四五”碧水保卫战完美开局 1 1 人民政协报 content_18823.html 1 水生态环境持续改善 18,823 /enpproperty-->