本报记者 吕金平 通讯员 李茜茜
2022年1月5日,云南省两会召开前夕,省委副书记、省长王予波率队到省政协,就省政府工作和政府工作报告征求意见建议。会上,省政协相关领导及部分常委、委员先后发言,提出了一揽子意见建议。
“大家的发言站位高、水平高、价值高。过去一年,省政协重点协商有新突破、‘双助推’有新作为、提案办理有新进展,有力支持和推动省政府工作不断改进,为经济社会发展作出了重要贡献。”听取完意见后,王予波表示。
这是十二届云南省政协深入推进协商民主实践中一个精彩的镜头。
发挥好专门协商机构作用,加强社会主义协商民主建设,是新时代赋予人民政协的光荣使命。近年来,云南省政协深入学习贯彻习近平总书记关于加强和改进人民政协工作的重要思想,牢牢把握新时代人民政协的新方位新使命,聚焦协商主责主业,集思广益助发展、凝心聚力促和谐、倾情履职惠民生,在云岭大地书写了建言资政和凝聚共识双向发力的生动实践。
20余项年度重点工作件件落到实处,经审查立案的707件提案全部办复,众多履职成果进入决策程序……回眸这一年,省政协深入开展协商议政,高质量办理政协提案,搭建民意“直通车”反映社情民意信息等工作,脚下有泥土,心中怀民生,把履职足迹深深嵌入了全省的改革发展进程中,以高质量建言助推云南高质量发展。
擦亮“专”字招牌
服务大局有高度
习近平总书记强调,人民政协要把加强思想政治引领、广泛凝聚共识作为履职工作的中心环节。而作为专门协商机构,凝聚共识的效能取决于如何发挥好“协商”这个看家本领,省政协打出“组合拳”,在创新形式、拓展平台、完善机制等方面不断探索,在协商的规范性、针对性和实效性上下狠功。
“多年来,省政协着力构建协商议政新格局,不断丰富协商形式,规范协商程序,形成了以全体会议为龙头,专题议政性常委会议、专题协商会和主席会议重点关注问题情况通报为重点,提案办理协商、对口协商、界别协商为常态的协商议政新格局。”在省政协十二届四次会议上,省政协主席李江如是表示。
同时,省政协还创新开展分段式协商、组建立法协商专家组、开展“专家协商会”,加快“数字政协”建设步伐,搭建起覆盖全省16个州市、129个县级政协的远程协商系统,实现省市县三级政协线上线下互动、场内场外联动。委员们直呼“履职的空间更宽了”。
提质增效不仅局限于协商形式上,省政协紧扣“省委谋什么,政协就议什么;政府干什么,政协就帮什么;群众盼什么,政协就促什么”这一主线,围绕全省高质量发展的重点难点问题,精心选题、深入调研、认真协商,推动协商建言成果高质量转化。
2021年3月,召开对口协商会,组织省政协委员、专家学者和相关部门负责人,围绕“推进外资准入负面清单制度落实”深入协商议政,积极建言献策。
2021年5月,成立联合调研组,围绕“加强高黎贡山生物多样性保护,促进国家西南生态安全屏障建设”为主题,先后赴保山、德宏、怒江等州市开展实地调研,从最南的铜壁关省级自然保护区到最北的独龙江和滇藏交界,多维度、多视角收集一线素材,形成高质量调研报告,得到相关部门肯定。
2021年6月,召开省政协十二届二十一次常委会会议,围绕“发挥云南比较优势,深度融入新发展格局”建言献策,取得丰硕协商成果。
2021年7月,召开“加大民族地区国家通用语言文字推广普及力度,铸牢中华民族共同体意识”专题协商会,组织委员、专家学者与相关职能部门负责人,探讨如何补齐短板,消除盲区,合力打通少数民族地区国家通用语言文字学习的“最后一公里”。
2021年9月,在云南大学会泽院创新召开“专家协商会”,组织云南大学经济学院的“专家团”与职能部门负责人面对面,共同为云南制造业发展献智出力。
2021年10月,采取远程联动协商方式,围绕“推动解决云南高原特色现代农业重点产业种源问题”召开专题协商会,为推动全省种业振兴支招献计……
此外,就“巩固拓展脱贫攻坚成果,全面实施乡村振兴战略”进行议政协商。聚焦“加大企业创新平台建设力度 提升企业科技成果转化运用能力”,提出了提高企业自主创新能力、推动创新成果转化、加大科技创新人才队伍建设等意见建议。围绕云南烟草产业、高原特色现代农业、生物医药产业等方面开展了深入协商议政;聚焦民生诉求,以“加快推进市域社会治理现代化”“健全完善城市生活困难人群社会救助和就业扶持体制机制”等为主题,为民代言发声。
谋党政之所需,尽政协之所能。回首省政协全年的履职足迹,每一个脚步都踏在围绕中心、服务大局的鼓点上,以行动践行着履职承诺。
用好“政协利器”
建言资政有深度
提案工作一头连着人民群众,一头连着党政部门,是政协委员履行职能的重要方式、重要载体和重要渠道。近年来,省政协把提质增效贯穿提案工作全过程,创新开展提案培育工作,打造了一批有共识、立得住、能办理、做得到的精品提案,高质量提案在服务全省高质量发展大局中彰显了特色、发挥了作用。
2021年9月,王予波省长率队到省国资委调研,并主持召开国资国企调研座谈会暨省政协重点提案面商会。
这件由省长领办、省国资委主办的《关于进一步深化云南省属国企“1+1+X”改革的建议》是省政协重点提案之一。通过办理,推动了《加快推进省属企业各级子企业市场化激励的指导意见》的出台。
为何这件提案能得到省长重视、受到高规格的办理?
“该提案站位高、选题准、建议实,是省政协培育的重点提案。”省政协提案委员会主任段丽元介绍,开展提案培育是省政协提高提案质量的重要举措。省政协还专门出台文件,从征集培育选题、经费支持、跟踪督导、评审培育成果等方面对提案培育工作作出制度规范。该项工作开展以来,省政协培育的20件提案中,有14件被遴选为重点和重要提案,一批《建立巩固脱贫攻坚成果长效机制》等培育提案中的意见建议被吸纳到出台的相关文件中。
一件提案就像一棵树,质量是提案的生命,而要让提案开花结果,必须经过各个环节的“精耕细作”。
省政协着力加强促办督办。一方面,加强党政领导领办和省政协领导督办,高位推动重点提案办理工作,并坚持把协商贯穿于提案工作全过程,健全办前协商机制,规范立案协商、复核协商、交办协商工作,推进协商前移,把问题解决在提案交办前,确保每件提案精准找到办理“娘家”。
另一方面,加强重点提案、重要提案、集体提案和委员联名提案面商工作,分工委员会领导跟踪督导,创新开展提案质量评价工作,从题目选择、掌握情况、分析问题、提出建议、成果转化5个方面对提案进行量化考评,促进提案落实。
回眸2021年,省政协提案工作硕果累累,成为助推云南高质量发展的“政协利器”。
围绕贯彻新发展理念、实现“十四五”良好起步、促进经济高质量发展等方面提出345件提案。其中关于打造数字经济、数字技术试验区和聚集区等建议,促进了《云南省支持区块链产业发展若干措施》等文件制定。
围绕社会主义民主政治建设、全面依法治省等方面提出49件提案。其中关于先行先试铸牢中华民族共同体意识、加快民族团结进步示范区建设等建议,被吸纳到《云南省建设我国民族团结进步示范区规划(2021—2025年)》中。
围绕巩固脱贫攻坚成果、实施乡村振兴战略、保障和改善民生等方面提出187件提案。其中关于推进医保打包付费改革、加快医保地方立法、调整医药服务价格等建议,有力地助推了医保支付方式改革等27项民生关注问题的解决。
搭建民意“直通车”
履职为民有温度
收到反映社情民意信息1468篇,编报《云南政协信息》448期,获省领导批示104次……这串数字是省政协2021年开展反映社情民意信息工作收获满满的生动诠释。
一年来,省政协把反映社情民意信息工作作为政协工作提质增效的重要抓手,引导政协各参加单位、各专门委员会、政协委员、各民主党派和工商联成员及无党派人士积极开展工作,将履职触角向基层延伸、向群众延伸。
2021年10月,一场国家知识产权局地理标志立法调研座谈会在昆明召开。这场座谈会源于九三学社社员、昆明理工大学津桥学院法学院教研室主任许青青报送的一篇题为《关于加强云南普洱茶地理标志保护工作的建议》的社情民意信息。
该信息报送后,相关领导高度重视,迅速部署召开座谈会,组织省市场监管局、省高院、省农业农村厅,相关行业协会、用标企业等单位负责人就云南省特色产业发展状况,加强地理标志立法,促进地理标志保护、运用和发展等进行交流协商,推动问题很快得到落实。“没想到,我反映的社情民意信息这么快就得到了回复,省政协效率真高。”许青青由衷点赞道。
而高效率的背后是省政协在拓宽信息报送渠道等方面的创新探索。早在2020年,省政协就建立了社情民意反映新通道,全省16个州(市)政协,各民主党派和工商联可通过“移动履职”App报送信息,并将16个县(市、区)政协设立为社情民意信息直报点,可以第一时间报送信息。
“以前,要通过电话、信函、传真、电子邮件等方式向党委政府反映意见与建议。现在,通过省政协的App就能快速反映群众诉求,既规范又便利。”省政协委员李禹希说。
为推动工作从“做了什么”“做了多少”向“做出了什么效果”转变,省政协不断改进社情民意信息报送工作流程,提高信息质量,安排专员负责社情民意信息工作,对报送信息进行规范化管理、筛选、登记、报送,并为各民主党派、广大政协委员进行专题授课,成立反映社情民意信息质量专项评价组,力争报送的信息有前瞻性、综合性、预警性,建议有分量、有深度、有格局,字字聚焦发展,句句紧扣民生。
一年来,相关部门认真回复《关于关注河口口岸经济发展的意见建议》《重要临方制剂应用中存在的问题及对策》《进一步加强信息无障碍建设促进残疾人老年人平等充分参与社会活动》等社情民意信息,并制定了相应的工作方案。
劈波斩浪开新局,不待扬鞭自奋蹄。在新的“赶考”路上,云南政协将以新的理念思路、新的探索实践、新的精神风貌,勇于担当、实干作为,向党和人民交出无愧于新时代的履职答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