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11版:教育在线

家庭闲聊:

一个可以很有价值的教育场

《 人民政协报 》 ( 2021年12月22日   第 11 版)

李一凡

在如今教育竞争愈加激烈的时代背景下,越来越多的父母不断加大对孩子的教育投入,包括时间、精力和金钱,这种家庭教养方式被称为“密集型育儿”。然而,父母的这种过度投入又多表现在学习方面,所谓的陪伴孩子、沟通交流,也大多是围绕学习、成绩而进行的,并没有在真正的心灵沟通上投入,亲子关系也并未因多投入而更亲密,反而爆发更多冲突,或者变得更淡漠疏远,甚至埋下诸多身心疾病的隐患。

作为一名中学生家长,对此我深有体会。我和先生虽然也和大多数家长一样,为儿子的成长毫不犹豫地投入了相当的时间、精力和金钱,但我一直在内心不断提醒自己:不做“直升机家长”,给孩子保留独立的空间;不做“虎妈”,尊重孩子自身的发展节奏,接纳他的不完美;拒绝“唯成绩论”,时刻注意扩张孩子生命的高度和维度。

今年中考后的假期略显轻松,再加上疫情原因,我们全家有了更多共处的时间,一起吃一顿又一顿的饭,一起聊各种各样的话题,情绪的宣泄、观点的表达,困惑与顿悟,焦虑与释然……在开放、不功利的闲聊中,我看到了小小少年越来越开放的内心……

少了5分还是多了1分

由于中考分数并没有达到预期目标,儿子心情颇为沮丧。我知道,此时家长第一要做的就是先处理好自己的情绪,千万不能把不良情绪发泄到孩子身上。当我经历了复杂的内心斗争,最终战胜虚荣心和攀比心,我就全然接纳并共情到了孩子的情绪。这天,他躺在床上,叹一口气,幽幽地说:“哎,我怎么没多考5分?我要是再多5分多好呀!真倒霉!”我望着他黯淡的眼神,抚摸着他的背,说:“是啊,怎么就少了这5分呢?”我内心没有指责,没有埋怨,只有心疼,感受着他的感受。忽然,我闪过一个念头,叫了一声:“哎呀,为什么不这么想呢?幸亏多考了1分,如果少了这1分,就上不了现在这个学校了呀!你多幸运啊!你不是少了5分,而是多了1分啊!”儿子忽然睁大了眼睛,惊讶地看着我,然后哈哈笑起来:“好像是这样的啊!”

美国著名理论物理学家列纳德·蒙洛迪诺提出一个概念叫弹性思维,这是一种富有张力的思维品质,能够使人打破条条框框,跳出思维定式来看问题。只有当我们掌控和驾驭情绪,才能给自己创造转念的空间,在失去中看到获得、在不完美中看到生机,获得一种审美的、自由的精神解放,使命运发生建设性的改变。这次谈话不仅表达了我对他的接纳和信心,也帮助他适度宣泄了情绪,学习如何换个角度看问题。

你说了个A,孩子听了个B,爸爸听了个C

先生和儿子都是典型的理工男,为了帮他们多开发点脑回路,我常常发起“你听出几个意思”的讨论。晚饭时,我指着刚刚出锅的“地三鲜”,“语重心长”地说:“真是好吃,你们得全吃完啊!”然后看着他俩问怎么理解我的话。先生一边吃一边说:“就是说好吃啊,让我们吃完,别剩下。”儿子说:“你的口气有点不大对劲,可能是嫌我们浪费?”我叹口气,说:“哎,我表达了两层意思,一个就是说好吃;另一个是说,我每天一日三餐,日复一日,如此繁琐操劳,还能这么用心做出如此美味,你们应该好好感谢我啊!”“啊!”先生和儿子不约而同面面相觑惊叫了一声。就这样,我们一有机会就玩这个游戏,有时候在生活中我也会不失时机地提醒儿子如何正确地理解别人的意图,听懂“弦外之音”。

随着互联网数字化的普及,人工智能已走进我们的生活,深深影响着我们的社会,据说未来10年将有超过50%的职业有可能会被人工智能所取代。而人类的深度复杂思维、发散能力、创造想象能力、同理心和沟通能力则可能更彰显出人类的优势。培养同理心和共情能力可以让孩子对他人和世界更具有尊重包容的态度,也更能激发他们积极善意的行动,去维护良好的人际关系和社会秩序。而这些能力,也只有在多倾听、多表达中才能形成。

及时关注帮孩子走出心理困境

有一天,晚饭桌上儿子略显消沉。我和先生发起很多话题,他也没怎么参与,兴致不高。有点反常。最后,我问他是不是有什么心事。他若有所思,心事重重,最后还是忍不住说了一件事儿。他喜欢的某音乐论坛里有一个画画天才少年最近在论坛里被“挂”了,而且还遭遇家庭暴力和校园欺凌,最后这个孩子自杀了。儿子讲的时候还有点激动,曾经鲜活的生命忽然就消失了,他的声音里充满惋惜,也充满愤怒:“大家要找出论坛里攻击他的那些人,可是查不出来!他妈经常出差,他和他爸还说起过学校有人欺负他,可是他爸没怎么理他……关键是他爸自己还打他!”“啊,那这个爸爸对孩子太不关注了!家长最应该关注的就是孩子的心理和情绪,这样才能给孩子最及时的帮助!”“就是啊,我刚才就有那么一点情绪上的表现,你们都发现了。”“只有你信任我们,我们才能陪你一起摆脱那些困境。”儿子进入短暂的沉默,似乎在品味他是一个幸运的孩子。接下来我们又一起讨论了生命的宝贵,讨论了家长的责任,讨论了网络双刃剑,尤其是网络霸凌对青少年的伤害,以及如何做好自我保护,我们还讨论了法律武器在现实操作层面的诸多现实困难等等。

随着年龄的增长,步入青春期的孩子社交范围不断扩大,会根据自己的兴趣爱好去选择与不同的人进行交往,认识自己和他人的差别,从而经历探索自我认同感、建立自我同一性的过程,对他们人格成长至关重要。父母为他们充当安全港,提供关爱和引导,可以使他们在冒风险时不会感到痛苦和焦虑;在“闯世界”的过程中也能逐渐摆脱自我中心,更多地去理解社会、国家和世界。

美国社会心理学家库利在“镜中我”理论中曾指出,心智不但不是像笛卡儿所认为的超然于外在的世界,反而是个人与世界互动的产物。个体正是通过与他人的社会互动和大量的交谈获得各种各样丰富的经验,进而保持头脑的活跃与思维的活力;也可以获得各种差异比较和关系视角,避免在完全自我的感觉中固步自封,从而不断完善自己独立的人格、形成丰满的人性。家庭,作为个体成长的初级群体,天然具有亲密的关系和浓厚的感情色彩,必然应成为滋养人性的丰厚土壤。

当前“双减”背景下,以学业监督为主密集型育儿应向民主平等、共情交流转变,家长与孩子从应接不暇的学业负担中解放出来,在充分的“放松闲聊”中与孩子分享发现的快乐和挫败的悲伤,围绕他遇到的困惑进行开放性讨论,支持他通过反思去尝试解决问题。这些经历都将给予孩子被尊重、被关爱、被接纳、被鼓励的感受,成为他内心坚定自信的来源。

(作者系北京教育科学研究院副研究员)

2021-12-22 李一凡 家庭闲聊: 1 1 人民政协报 content_17077.html 1 一个可以很有价值的教育场 17,077 /enpproperty-->