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05版:华夏周末

记者手记:

在“冷板凳”上感受学术的快乐

《 人民政协报 》 ( 2021年12月11日   第 05 版)

本报记者 谢颖

在接到点校本“二十四史”及《清史稿》修订工程中“齐梁陈”三书修订任务之前,景蜀慧正专注于从文史互证和医史互证的角度,研究魏晋南北朝的文学思想史与医药文化史。读书、开课、带学生,忙得不亦乐乎。接下任务后,最初她预想三五年时间完成,没想到一做就是13年。

修订工作仿佛是一个无底洞,吸入了她和修订组成员越来越多的时间精力,不过更多的,是收获。

作为历史专业学者,对于版本校勘,景蜀慧并不算是“内行”。一边工作、一边学习,久而久之,竟然“上了瘾”。看到不同版本,看到异文,大家甚至会“两眼放光”,像侦探一样细细追寻,抽丝剥茧,最终“真相大白”。

讨论会上,唇枪舌剑是最常见的场景,每个人的大脑都在高速运转,手也在迅速敲击键盘,有时候,一个字、一个标点符号可能会“梗”很久,最后一旦解决了问题,所有人都从心里笑了出来,很快乐。用景蜀慧的话说,那是一种纯学术的、非功利的快乐。

不过,快乐毕竟短暂,更多的是漫长的甚至繁琐的工作。同时伴随的,还有各种有形无形的压力。而耐得住寂寞,坐得住冷板凳,同时保持内心的激情,学术研究才能扎实深入,才能做出经得住考验的古籍整理精品。让景蜀慧十分欣慰的是,直到现在,还有好些已经毕业的学生跟她说,参与修订工作是求学生涯中最快乐、最充实的时光。

2021-12-11 谢颖 记者手记: 1 1 人民政协报 content_16499.html 1 在“冷板凳”上感受学术的快乐 16,499 /enpproperty-->