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03版:政协新闻

陕西影视何以由高原至高峰?

——陕西省政协为“做大做强西部影视文化品牌”建言献策

《 人民政协报 》 ( 2021年12月07日   第 03 版)

本报记者 路强

《红高粱》——第38届柏林国际电影节最佳影片奖;《菊豆》——第43届戛纳电影节路易斯布努艾尔特别奖;《过年回家》——第56届威尼斯国际电影节最佳导演奖;《黄河谣》——第14届蒙特利尔世界电影节最佳导演奖……

行走在西安电影制片厂老厂区,西侧一条南北走向的星光大道格外引人关注。在道路两侧,金熊奖、金棕榈奖、银狮奖、金鸡奖……一二十尊世界或国内电影大奖的奖杯雕塑,记录着上世纪八九十年代西影厂,也是西部电影曾经的辉煌。

然而此后若干年,西部影视渐渐沉寂。“有高原,无高峰。”在11月25日陕西省政协围绕“做大做强西部影视文化品牌”主题召开的月度协商座谈会上,多位委员、专家对西部影视现状发出了同样的感叹。

高原是什么样的高度?据省政协文化文史和学习委员会主任高山介绍,近年来,在电影方面,陕西参与投资的《我和我的祖国》《我和我的家乡》市场反响较好,《塬上》《血狼犬》《柳青》等在国际、国内获得多个奖项;在电视剧方面,国家广电总局发布的20部“2020中国电视剧选集”,陕西省《大秦赋》《装台》名列其中。2020年,陕西电视剧产量名列全国第五,央视一套黄金时段电视剧播出量占全国29%。

按旁人看,也许这个高度已经足够高了,但在陕西影视人眼里,距离他们期望的“高峰”还有着一定的差距。

如何跨越从“高原”到“高峰”的距离?高山认为,要做好影视产业发展的顶层设计,高起点做好规划,谋深、谋细、谋实陕西影视产业发展路径;从产业化、专业化、市场化的角度做好西部影视产业发展规划,突出特色、错位发展,形成“点线面”结合发展的产业格局;尽快编制影视产业发展具体实施方案,明确时间表、制定路线图,有力有序推进影视产业发展。

影视文艺精品的生产,很多都得益于财政扶持政策的支持。“长期以来,陕西影视产业发展所依赖的有效政策主要是2012年出台的《关于支持文化大发展大繁荣若干财税政策的意见》。”省政协委员、省电影家协会主席张阿利认为,由于政策更新较慢,已难以适应影视产业新发展。为此,他建议,完善奖励评价体系,建立一套完整、细致、高效的评价体系。根据影视剧的形态、题材、投资体量的不同,建立相应的评价与扶持政策,并精准实施。

“导致陕西影视难出‘高峰’的根本原因是优秀专业影视人才的匮乏。”省政协委员、西部电影集团有限公司纪委书记宋红梅认为,做大做强西部影视品牌,需坚持人才引领战略地位,加强人才队伍建设。要“聚天下英才而用之”,造就引进高层次领军人才,用好用活专业及复合型人才,可依托省内高校教育资源,培养高素质精专型影视后备人才。

很多好的影视作品都是脱胎于优秀的文学作品,“陕西文学创作在全国影响深远,更有五部作品获得茅盾文学奖,这些反应陕西风物人情的文学作品都是改编影视作品的绝佳IP。”省广播电视融媒体集团二级咨询员张晓提出,可从政府层面设立剧本创作奖,形成自己的专业IP运营团队,通过“文学陕军”与“影视陕军”的强强联手贡献更多精品力作。

委员们还建议,要学习借鉴影视产业发达地区先进经验,整合相关部门职能建立西部影视服务中心,畅通全省范围内从城市到乡村全方位的服务网络;加强产业互动,积极构建基于现代电影工业体系的西部影视“大电影产业链”……

对于委员、专家学者的这些意见建议,与会的副省长方光华给予充分肯定和积极回应。他表示,省政府将通过研究完善政策支持,优化产业布局,打造高质量影视产业基地,做强剧本创作、影视制作等主导产业,策划推出重大题材高品质影视剧,办好丝绸之路国际艺术节、国际电影节等重点活动,扩大国际交流合作,不断提升西部影视文化品牌影响力。

2021-12-07 路强 ——陕西省政协为“做大做强西部影视文化品牌”建言献策 1 1 人民政协报 content_16250.html 1 陕西影视何以由高原至高峰? 16,250 /enpproperty-->