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07版:民营周刊

夏华:将中国非遗做成时尚产业

《 人民政协报 》 ( 2021年12月03日   第 07 版)

外国友人在参观“深山集市”的展品

本报记者 吴志红

非物质文化遗产是一个国家和民族历史文化成就的重要标志,是优秀传统文化的重要组成部分。非遗的美,经过时间的沉淀,炼化出独特的地域特色和文化之美,实现中华文化的创造性转化和创新性发展。这,是习近平总书记高度重视的一件大事。

“非遗+扶贫”成为助力脱贫攻坚、乡村振兴的一种重要方式,非遗的活态保护衍生出一项扶贫产业,企业家从“生产性保护”理念出发,挖掘非遗的美,对接市场,让传统文化之美被更多人了解和热爱。

依文集团董事长夏华已花了18年的时间在做“非遗+扶贫”。她找到了一种可持续的商业模式,将中国的非遗,做成了一份时尚的产业,不仅是在国内,更是在国际时尚的T台上,让世界看见中国大山深处非遗的美,用美丽的符号增进世界各国各民族优秀文化的交流与分享,跨越时间、空间的隔阂,实现“各美其美、美美与共”。而对于那些创造美、传承美的人,也从这里获得外界的尊重,从生产性保护中获得成就感。

“我最骄傲的事,是成千上万的大山里的绣娘依靠自己的手艺,过上体面的日子。在自己家里,养着鸡,养着鸭,背着娃,绣着花,养活自己,养活家。”夏华常这样说。

非遗“活化”并非不可能

在许多公众场合或者是论坛,人们看到夏华,总能看到她一身中国元素的华服,乌黑的长发或盘着或披在脑后,举手投足间,尽显中国成熟女性的美与自信。

对非遗的兴趣,源于她所从事的服装行业。夏华1994年创立的依文服饰,目前已发展成为国内服装行业领军企业。对美的敏感,特别是对中国文化的热爱,将她与遥远的大山联系在一起。

2002年,夏华怀着“用老祖宗传下来的精美技法,开发独特的产品”这一想法,带着设计师到贵州深山艺术采风。

精美的、古朴的绣品让夏华震撼,“我接触到的每一个绣娘,都有自己的刺绣绝活。她们的绣活也不乏精品。”夏华说。

同时,夏华也感到痛心:“我们看到的那些艺术,是当地绣娘以母传女的家传方式流传下来的。随着女人也离开大山去打工,这些技艺的传承就遇到难题。还有一点也让我特别难过,这些手艺的商业价值也被埋没了,这么好的手艺竟然养不了家,改变不了家境贫困的境地。”

作为女性,身临其境体会乡村绣娘的人生,夏华流露出一种天生我才被埋没的痛惜之感,“这是一种美丽的贫困。她们拥有传承千年的独特手工技艺,却仍无法养活自己,养活家,一直在贫困中挣扎着、坚持着,我看着太揪心了。”夏华说。

夏华在思考,这些手工艺品没有体现出它的价值,其变成美学产品的价值还没有被挖掘出来。企业能为这一切做什么?

夏华认为,非遗的“活化”并非不可能,创意产业一定能把非遗融入现代生活,成为人们生活的审美所在。“珍视这些民族文化传统,为这些宝贵的文化遗产传承下去尽一份力,是依文集团应尽的社会责任。”夏华说。

在这样的信念之下,夏华设立“依文·中国手工坊”,开始了漫长的民族艺术美学的传承之旅。

夏华来到贵州后的第一次个人秀,是从“看见最美的艺术”的演讲开始。有趣的是,她的听众一开始就听不懂。

在一个完全没有现代元素的农村操场上,一个搞时尚的人对着一群不知时尚为何物的农村听众演讲。台下的听众,绝大部分是老人、抱孩子的农妇,周遭的配乐是鸡叫虫鸣。

村主任喊了几嗓子,场子刷地安静下来,鸡鸭也都闭了嘴,现场不用维持秩序。

“谢谢大家让我看见最美的艺术。”夏华定了定神,不知道说什么好,先把自己的第一感受脱口而出。

……场面静止了好几秒,充当翻译的村主任有点疑惑地望了一眼夏华。

“艺术是什么?”端坐台上的村主任用手肘捅了捅夏华。显然,他没有听懂夏华的开场白,他不好翻译。

夏华回过神来,对!“艺术”这种文绉绉的字眼,估计大家听不懂。

夏华换一种表达方式:“我愿意跟大家一起好好干。大家用绣花赚钱,做好了,我带大家去北京。”这句大白话,听众都能听懂,台下响起了鼓掌声。

夏华来了激情,她又加上一句:“做好了,我带大家去伦敦!”

台下,又沉默了。夏华望了望村主任,眼神似乎在问村主任,“我说错什么了吗?”

“伦敦是什么?”村主任问夏华。

夏华的第一次乡村演讲在村民的掌声中结束。当时的她告诉村民,企业要在乡村创建“绣梦工坊”,由企业发订单、发工钱,之后企业负责销售,带着大家绣花赚钱。

“老人家提着家里最好吃的土鸡蛋在村口等我”

从文创设计入手,夏华与她的设计团队为这些山区绣娘设计了笔记本封面绣品。一个刺绣的手账本,在市场上可以卖出100元左右的价格,夏华付给绣娘40到80元。熟练的绣娘一天可以绣6至8个笔记本封面,能挣几百块钱,一个月下来,就是一份可观的收入了。

可是,问题来了,初期,夏华收上来的绣品,质量良莠不齐。为了让绣娘们达到标准化的要求,夏华决定开展培训。第一年,设计师团队在大山里待了6个月。

这个过程当中,夏华用企业思维开始构建数据库,有绣娘资料、有绣品纹样图案,还有培训模型。一批又一批成品终于可以上市,绣娘们的劳动成果终于变成了可观的收入。

黔西南大山里,布依族“独臂绣娘”梁忠美绣蝴蝶不用打草稿,却绣得活灵活现。在村庄小集市上,她的绣片基本是以每幅几十元的价格出售。

加入依文·中国手工坊之后,依文设计团队将梁忠美刺绣的蝴蝶提取成纹样IP,设计成时尚化和现代化的服装、包包、靠枕、餐具等生活用品并带入市场,将她打造成了名副其实的“蝴蝶仙子”。夏华为她在当地建立了“绣梦”工坊,让她带动上百位绣娘跟着她学习刺绣,而企业为她们对接订单。现在,梁忠美带领的工坊年收入已达到百万元。

“扶贫先扶志,女性能够赚钱养家,她会更加自信。而且她不用抛家舍业跑到外地打工,在家绣花既能赚钱,又能照顾老人、孩子,家庭更加和谐。”夏华说。

2018年8月,夏华设计了一个“深山集市”新零售模型,在全国各地的城市购物中心展示深山绣娘的非遗产品。“深山集市”第一年,就有了1.8万个商品款式;线下的一天最多时能有40多万人次。

夏华说:“现在到大山里面,我最有自豪感的就是,老人家会提着家里最好吃的土鸡蛋到村口等我。为什么?她们发现我的这个方式真能赚到钱了啊。”

村民很朴素的表达,证明了一件事,夏华的扶贫之路,扶得精准,扶得有成效。

如今,依文·中国手工坊在贵州、云南、甘肃、内蒙古等地建起16座村寨博物馆,打造1200多个家庭“绣梦”工坊,带动了2万余名绣娘创业增收。同时,依文·中国手工坊还带领少数民族贫困地区4000多家小微企业创业者走向了国际市场。

用世界的语言讲述中国的真传奇

民族的,才是世界的。艺术、时尚是地球村沟通的桥梁,我们或许语言不通,或许文化不同,或许喜好不同,但走上艺术、时尚之桥,一切将有可能变得简单、易于化解隔阂。

2017年9月11日,夏华兑现了她对深山绣娘的承诺。她带着4位深山绣娘来到伦敦。行囊里,装着绣娘们亲手绣出的45套中国传统纹样服饰。在庆祝中英建交45周年的“绣梦”主题时装秀上,这些服饰首次以时尚方式登上国际舞台。

在夏华的策划之下,一年之后的2018年,“绣梦”工坊的国际化脚步频频展现在西方世界的艺术灯光之下。这年的6月1日,在第二届全球性创业孵化公益平台“龙门创将”全球创新创业大赛中国赛区总决赛上,依文·中国手工坊在2万多个项目中脱颖而出,获得中国区前三强。

这一年,依文接待了2万多名来自全球的企业董事长以及企业团队,带着他们走进了中国的大山,感受中国的、地道的民族文化。

“来之前,我脑中有无数的想象,可真的来到了这里,看到真正的中国传统手工艺术和这些了不起的手艺人之后,我的想象都被颠覆了。我想,我将永远无法忘记这段旅程。”这是Burberry董事会主席庄贝思爵士(Sir John Peace)参加完依文·中国手工坊“绣梦之旅”后的评价。

让世界看得见、听得懂中国传奇,这些传奇,有关非遗、有关东方美,有关贫困女性摆脱贫困、有关女性创业。夏华与她的团队做到了。2020年11月,夏华荣获“全国劳动模范”称号。

2021-12-03 吴志红 1 1 人民政协报 content_16111.html 1 夏华:将中国非遗做成时尚产业 16,111 /enpproperty-->