本报讯(记者 孙琳)近年来,中国数字经济快速发展,推动了经济稳定增长。随着数字产业化和产业数字化的不断发展,数字经济已逐渐成为实体经济的重要组成部分。11月24日,北京大学新结构经济学研究院发布了《“十四五”期间推动数字经济与实体经济深度融合发展路径研究》研究报告(以下简称《数实融合发展路径研究报告》)。
《数实融合发展路径研究报告》指出,在新发展阶段,要实现高质量发展,必须抓住新技术革命与产业变革机遇,发挥我国数字经济优势,促进数字经济与实体经济融合发展。这就要从根本上明确数字经济的特点和数字经济促进实体经济发展的作用机制,更好地发挥“有效市场”和“有为政府”合力。
这项研究立足于新结构经济学理论,从数据要素和数字技术对传统生产要素作用机制的底层逻辑出发,探讨数字经济融入实体经济的影响和路径,以更好地探讨“有为政府”对策,加快我国产业升级和创新发展步伐,实现中华民族伟大复兴的目标。
报告发现,数据要素和数字技术能够降低市场交易成本,促进产业分工,优化要素资源配置,提高经济发展效率。其中,数据要素和数字技术对创新的促进作用最为直接、明显。一方面产业知识数据化并成为数据要素后,可以通过数字技术加快技术迭代,更好地实现知识溢出和创新扩散,甚至形成新的知识、理论和技术,提高全社会技术水平;另一方面,创新的供需对接更加便利,有利于形成需求牵引创新的新模式,也会进一步提高创新的专业化程度,提高创新的效率和可持续投入的能力。同时,数据要素和数字技术也会优化劳动力市场结构,提高资本回报,更好地支持金融服务实体经济。
报告同时建议,在数字经济和实体经济融合发展的过程中,也要避免可能出现的风险,加强对数据要素的治理,促进市场良性竞争。
这份报告也对数字平台对产业数字化的推动机制做了深入研究。
报告建议,为更好地推动创新,必须深化数字治理,引导数字经济企业更好地服务实体经济,针对不同行业提供针对性的数字化解决方案,尤其是鼓励劳动密集型产业加快创新,提升生产效率。要高度重视数字经济平台、实体经济龙头和专业服务商三个创新主体,加快引导数字经济平台和云服务商做好实体经济创新升级的数字助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