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06版:生态周刊

如何和野生动物“相亲相爱”?

“人象共生”的启示

《 人民政协报 》 ( 2021年11月25日   第 06 版)

本报记者 王菡娟

要说今年最火的动物那莫过于生活在西双版纳国家级自然保护区野象谷地区的小短鼻象群了。从2020年3月份起,象群就开始向北移动,之后历时数月,北迁南归,不仅得到了全国人民的关注,还牵动着全世界网民的心。

今年10月份于昆明召开的《生物多样性公约》第十五次缔约方大会第一阶段会议上,习近平主席在领导人峰会上发表主旨讲话指出,云南大象的北上及返回之旅让我们看到了中国保护野生动物的成果。

“多年来,我国的野生保护制度不断优化、体制不断加强、机制不断健全、技术得到更广泛应用、环境文化得到不断强化。正由于此,我们才能实行在全世界范围之内都难得的对亚洲象等物种的高容忍度做法,北移南归象群的处置工作才会得到国际社会一致的高度认可。”作为当时国家林草局派驻到云南的指导组专家之一,北京林业大学经济管理学院教授谢屹在“野生动物保护良法善治”系列活动第六期研讨会上表示。

11月23日,本次研讨会由中国野生动物保护协会、武汉大学环境法研究所和自然资源保护协会(NRDC)共同主办,相关专家、学者从“一路象北”谈起,围绕2021年野生动物保护重点事件,对中国野生动物保护与管理取得的进展进行分析评述。

“10月30日,象群已经全部回到了西双版纳境内。从中我们不难发现,这是针对亚洲象的一次成功应急处置工作,也是一项系统性很强、任务艰巨、投入众多、科学施策的工作,这是由于云南省在亚洲象等野生动物长期的保护管理工作中积累和形成了很多宝贵的经验,打造了多支专业队伍以及当地老百姓野生动物保护意识强,各级政府协作紧密,才能做到‘人象两安,人象共生’。”谢屹表示。

谢屹还讲述了一件让他特别感动的事:“8月8日当天,为了避免灯光对象群的干扰,元江县对能影响到象群的区域实施了停电,漆黑一片,当时气温接近40℃,但是老百姓忍受着高温带来的不方便,却没有任何抱怨。”

谢屹表示,“野生动物保护管理是一项系统性很强的工作,保护和管理的不仅是动物,也涉及到人,开展保护和管理的应对的是人与动物,甚至是人和人之间的关系。”

不得不提的是,在全球范围内,野生动物保护还是面临很多挑战,比如栖息地的破碎化与孤岛化、人兽冲突、野生动物盗猎与走私贩运、野生动物疾病多发等问题。

“这次南归象群的处置工作以及我国在大熊猫、朱鹮、藏羚羊等一大批珍稀物种保护管理工作中形成的经验与启示,对这些挑战的应对都具有一定的现实意义,为全球野生动物保护与管理提供了中国方案、贡献了中国智慧。”谢屹说。

为此,他提出,为进一步优化野生动物保护管理模式,需要加强以政府为主导的整体治理,同时完善以公众和企业为主体的协同治理,实现“人象两安”和“人象共生”。

在研讨会上,中山大学生命科学院范朋飞教授对海南长臂猿保护实践进行了全面解析。

作为全球最濒危的灵长类动物,海南长臂猿“喜添婴猿”证明我国濒危物种抢救性保护政策取得积极成效,展现了政府主导、基于自然、开放合作、多方协同的“海南智慧”。最后,他呼吁大家携手保护人类的近亲长臂猿,共建地球生命共同体。

东北林业大学野生动物与自然保护地学院姜广顺教授的发言主要围绕“完达山1号”放归对中国东北虎保护的启示。他介绍,在放归“完达山1号”的过程中,先后开展了体况检测、个体溯源、野外放归地选址、拟选放归地栖息地质量评估、人虎冲突风险评估等专项调查和评估,并在放归后进行了科学监测和保护管理。

他认为从中可以收获对中国东北虎保护的三点重要启示:一是栖息地斑块相互隔离而造成人虎冲突的问题亟待解决;二是东北虎的生态需求在国土空间规划中还需明确;三是东北虎行为学规律的知识有待普及。

据悉,“野生动物保护良法善治”系列活动已举办六期,包括管理部门、科研机构、执法司法单位和专家学者围绕野生动物保护政策法规进行了充分研讨,并提供了政策建议。

2021-11-25 王菡娟 如何和野生动物“相亲相爱”? 1 1 人民政协报 content_15686.html 1 “人象共生”的启示 15,686 /enpproperty-->