周惠斌
1937年11月,徐悲鸿随国立中央大学从南京西迁至重庆,执教艺术系。1942年秋至1946年夏,徐悲鸿应重庆工商界著名人士石荣廷邀请,搬入位于嘉陵江北磐溪的石家花园。
石家花园院落宽阔,中间有一座亭子,两侧分别是两层的小楼,隔亭相对而立,最里面是一栋砖木结构的2层楼房。院落周围有黄葛苍松,梅竹掩映,十分幽静。院坝下面,是一排“石室”。彼时,磐溪没有自来水,也没有电,在异常艰苦的条件下,徐悲鸿以石室为画室,在这里完成了《巴人汲水图》《巴之老妇图》等极具现实主义风格的经典作品,石家花园真实地见证了徐悲鸿艺术创作生涯的黄金时期。
徐悲鸿在寓居磐溪石家花园的4年间,经历了人生中最刻骨铭心的悲欢离合——他以现款100万元、收藏的40幅古代名画、100幅自己的作品,以及每月收入的一半,作为儿女的抚养费,与前妻蒋碧微协议离婚;与此同时,他也收获了自己崭新的事业和爱情,创办了中国美术学院,并与廖静文女士相识相爱,喜结良缘。
1945年冬,徐悲鸿与廖静文在中苏友好文化协会礼堂举行了热烈而俭朴的婚礼。沈钧儒和郭沫若应邀担任证婚人,郭沫若还赋诗一首,以示祝贺:“嘉陵江水碧如茶,松竹青青胜似花。别具一番新气象,磐溪风月画人家。”
新婚后的徐悲鸿过着幸福而愉快的生活,他不止一次对廖静文说:“我真正找到了我所爱的人!”“我欠着你的情分,我要把我最珍爱的东西都送给你。”徐悲鸿后来把自己珍爱且满意的作品悉数送给廖静文,并在许多画作上题写了“静文爱妻保存”的落款。徐悲鸿病逝后,廖静文将这些作品全部捐献给国家(现收藏于北京徐悲鸿纪念馆),其中包括徐悲鸿创作的第一幅《巴人汲水图》。