初冬的清晨,阳光洒在马路上,带来些许暖意。路人们行色匆匆,都想要乘着这美好的阳光开启新一天的征程。湖北省十堰市郧阳区特殊教育学校教师闫娥也不例外,今天是她入户“送教”的日子,她要赶上阳光下的第一班公交车。
闫娥是一名老师,但她的课堂却不在学校里,也不在教室里,而在学生的家里。
她的学生,绝大多数都是不能走进校门正常学习的残疾儿童,有的甚至终身卧床不起,生活不能自理,全要靠父母一把手操持。因此闫老师的“送教”内容,既不是传统的文化知识,也不是高深的专业技能,而是温暖孩子的“一米阳光”。“希望每一个残疾儿童都能够感受到阳光的温柔与暖意,和正常的孩子一样,有一个阳光美丽的童年。”闫娥说。
闫娥是郧阳区特殊教育学校36名教师中的一员,已经奔波在“送教”路上十余个年头了,她头上涌现的丝丝白发,记录着她翻山越岭、登船过桥、走村进户的每一个艰辛日子,也见证了她带给无数孩子的阳光童年。
11月8日,是她与茶店镇的男孩小华母亲约定的“送教”时间,她已经不记得这是第几次上门看望了。因为她的“送教”,这个藏在屋里鲜为外人知道的小男孩,终于在8岁的时候走到了阳台,第一次见到了从天空中照射下来的一米阳光,闻到了甜美的阳光的味道。她相信,只要时间允许,终有一天她会让这个孩子走出家门,大大方方地坐在阳光下,吸一吸新鲜的空气、看一看火红的太阳、瞅一瞅湛蓝的天空……
小华是一名脑瘫患儿。2018年的秋天闫娥第一次知道他的名字,那个秋天,她第一次上门去为小华“送教”,但却吃了闭门羹,被小华的家人生硬地挡在了门外。
之后的好几次通话,也都被小华的母亲拒绝了,原因只有一个,小华的母亲不希望有外人知道她有一个患脑瘫的孩子,包括她的亲戚、邻居甚至她视线内的所有人。“他母亲怕孩子遭受歧视,怕别人投来异样的眼光。”也正因如此,童年的小华从未下过楼,连家中的阳台都没去过。
进不去小华家的门,自然也见不着小华的面,闫娥看在眼里,急在心上,又不忍就此离去。经过多次“叨扰”不停沟通,反复做小华家人的思想工作,一次、两次、十次……赤诚所至,金石为开,终于有一天,小华的母亲被她的真心感动,再也控制不住自己多年憋在内心的苦楚,向闫老师哭诉道:“我宁愿代替孩子遭受这一切……”
走进小华的卧室,闫娥发现他早已被母亲用被子盖得严严实实。走到床边,闫娥试着去掀被子,却被小华母亲本能地挡住了。闫娥一边安慰早已泣不成声的小华母亲,一边扶着她坐在床边,鼓励她要内心坚强。就这样,闫娥再次试着掀开盖在小华身上的被子,第一次见到了瘦弱而又安静的小华。从此,她也成了小华认识的第一个除了家人之外的陌生人。
自此之后,闫娥每个月都会前去为小华“送教”,把心理健康知识、病床护理知识、保健康复知识、营养饮食知识以及和残疾儿童有关的惠民政策送过去,在帮助小华缓解病情的同时,也让小华一家尽可能地享受政策优惠,助其尽可能健康地成长。
闫娥还多次向专业人士请教,拜访心理咨询师、相关领域的医生护士,也联系过当地残联,不仅把各种心理和医护知识手把手教给了小华母亲,而且还耐心与小华交流建立感情,为他送去了轮椅、康复器具和辅助生活自理方面的小教具。
如今已经三个年头过去,闫娥再次来到小华的家里,小华的母亲早已笑脸相迎、热茶相待,把她当成了亲姐妹。闫娥也从不拿自己当外人,推着轮椅送小华到阳台,给他按按摩,做做康复,互动交流一下。“我希望更多像小华一样的孩子,都能感受到阳光照在身上的温暖和快乐。”闫娥说。
(颜克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