赵福明
一万年太久,只争朝夕。因为对生命的珍视,所以我异常珍惜当下的时光,这是我日复一日落实每日时间安排的动因,朋友们说我很自律,但我知道,这只是在补短板的同时享受着收获的良性循环状态。在时间投入中,我注意保持如下四个方面的平衡与稳定:身体健康、家庭和谐、工作精进、思想提升。
合理规划,保留必要的时间配置。基于对工作的高目标,我越来越忙,从而非常重视每一天的时间规划,以便能够从容应对大量的事务性工作。我把每一天的时间分配分为两种:必须做的事情和想做的事情。比如睡眠、工作、运动、总结、反思是必须做的事情,比如学英语、学技能、读书、陪家人是想做的事情。
时间安排上优先保证必须做的事情,比如充足的睡眠,足够的工作时间,合理的运动时间,一天的总结与反思。剩余的时间,分配给技能提升、兴趣爱好、家人陪伴上。为保证每一项安排都能得到落实和跟踪,我详细记录每一天每一项的具体时长,让数字说话。
兴趣驱动,享受其中不觉其苦。基于从事全民健身的体育教育工作习惯,我并不对抗自己的惰性,而是选择顺势而为。兴趣是最有效的驱动器,因为喜欢所以从事,因为投入带来了良好反馈,所以更加热爱工作。
为了提高工作效率,一方面在工作时间内注意挖掘和培养同事的成长,凝聚思想上的共识。另一方面在工作时间外持续补充工作所需的能力,去了解掌握国家的宏观政策、产业结构、行业发展的现阶段特色、未来趋势,运动生理生化方面的学习等,去学习英语、去学习拍摄和剪辑技能以提升视频制作能力、去阅读以提高写作能力、去朗读以提升即兴演讲能力等。在工作技能提升中又包含短期需求和长期需求,比如我虽然英语极差,却是未来考MPA必须要考的,所以需要当下开始投入学习,是长期的目的,而拍摄和剪辑等是学会了立马可以应用的短期技能。
在个人素养提升上的投入,我同样从自己喜欢的方面入手,比如跑步、读书、提升个人经营境界的“盛和塾”学习,这些基于爱好的选择,让自己日复一日地投入却不觉其苦,也无须刻意坚持,专注与投入又进一步提升效能,从而形成良性循环。
量化分析,阶段性总结和调整时间。总结分析,优化调整是提高时间利用效能的必要途径,每一天每一项的时间投入记录让时间的使用安排一目了然,基于当下和未来的需求,或修正或变更,不困于过去,不拘于当下,反思每一项的投入时间是否合理,收获几何。当然我在选择投入时间时并不仅仅基于实用主义的考量,更基于价值和意义去选择,从而避免时间管理滑入功利主义的状态,基于不同项目的投入时间和现实情况做调整,让自己的精力足够覆盖当天的节奏,不强迫自己玩命连轴转般地疲于应付,我非常重视保证足够的睡眠,睡眠不足导致的一系列低效和萎靡的状态导致投入产出比太低,我们不需要看似努力却很低效的生活方式。
一天不止24个小时。虽说每个人每天都只有24个小时,但高效的配比和安排时间,可以让我们仿佛凭空增加了许多可以使用的时间。为了更高效地使用时间,我会将大段小段的碎片化时间尽量利用上:上下班途中、外出开会途中都可以完成当天的朗读任务。
为了让时间更有价值,我极力压缩无意义的社交行为,降低或回避不能带来正向价值的行为,寻找并加入能让自己有正向收获的人和团体并与之同行。虽然越来越忙,但基于内心行事,亦不觉得空虚,更不太容易为外物干扰,我把自己面对的事情都看作是人生经历,所以面对一些艰难情境,容易做到理性面对,积极处置。
对时间的管理,让我思想清醒,行动持续,路在远方,不懈怠不停留地奋斗不息,并循此让自己的未来岁月更精彩。
(作者系北京马拉松协会会长、北京华兴众泰体育科技有限责任公司总经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