本报记者 张文敬
山东,因春秋战国时期有两个著名的诸侯国——齐国和鲁国,又称“齐鲁大地”。儒家文化、齐文化、泰山文化、黄河文化、红色文化等在此繁衍传播成就了“齐鲁文化”。
齐鲁文化是中华传统文化的重要组成部分。如何奏响齐鲁文化黄钟大吕,让齐鲁优秀传统文化“活”起来?10月27日至28日,山东省政协召开十二届常委会第十九次会议,围绕“大力弘扬齐鲁优秀文化”开展协商议政。
针对议题内容丰富、涉及面广、专业性强的特点,省政协调研组努力把调研做深、把议政做实、把协商做活。
4月1日,调研组在山东师范大学齐鲁文化研究院召开专家论证会,围绕齐鲁文化的概念界定、主要内容等相关问题进行深入讨论,对深入挖掘、阐发和弘扬齐鲁优秀传统文化提出建议,为协商议政破题立项理清思路、明确方向。
调研组围绕弘扬齐文化和鲁文化、海洋文化和红色文化、中原文化和黄河文化、运河文化和长城文化等专题,先后在济南、济宁、临沂、聊城、淄博、潍坊、烟台、威海、菏泽等地和省直相关单位开展深入调研。同时向浙赣闽皖四省发函,商请协助调研,提供相关材料。
8月下旬,“齐鲁文化论坛”在省政协官网开设。5位委员和学者分别担任坛主,吸引200多位委员和专家学者聚焦弘扬齐鲁优秀文化主题,发表观点建议300多条。
“‘三王之道若循环,终而复始’。数千年中国历史,没有跳出‘文化循环论’的泥沼。马克思主义扎根中国文化土壤,用真理力量激活了中华民族伟大文明,孕育出马克思主义中国化成果。”会上,来自孔子老家的济宁市政协主席张继民首先登台发言。他建议,对标对表习近平总书记“坚持把马克思主义基本原理同中国具体实际相结合、同中华优秀传统文化相结合”这一宏大命题,扛起文化强省建设使命担当,当好推进“两个结合”的排头兵、主力军,奋力打造“两创”高地。
“天知地知你知我知”的典故,即墨大夫和东阿大夫“谁毁谁誉”的典故,历史上称赞的“安静之吏,悃愊无华”“吏民同声谓之不烦”“不扰民”的典故,都源于山东。省政协委员孙凤云认为,弘扬中华优秀传统文化,政德政风建设要先行。
“淮海战役是沂蒙老区人民用小推车推出来的”,呈现了听党指挥、坚定不移、水乳交融、鱼水情深的革命精神。来自民盟界别的安利国呼吁,弘扬沂蒙精神,传承红色文化。
……
委员们的精彩发言换来了阵阵掌声。接下来的委员与有关部门负责人互动环节更是让人期待。
“目前山东省是全国第一个大中小四个学段全面推广使用优秀传统文化教材、开设优秀传统文化课程的省份。今年教育部印发了《中华优秀传统文化进中小学课程教材指南》,明确指出:将中华优秀传统文化教育全面融入各学科课程教材,不单独开设中华优秀传统文化课程,不增加学生学习负担。下一步如何通过教学改革,继续推动优秀传统文化融入教学内容?”
省政协委员侯桂华的问题让省教育厅副厅长冯继康略感意外。他回应说,山东省传统文化课程是以中华优秀传统文化特别是儒家文化经典为主要内容的地方课程,和相关规定与政策解读并不冲突。将继续深入实施全省大中小学优秀传统文化传承工程,把优秀传统文化全方位融入思想道德教育、文化知识教育、艺术体育教育、社会实践教育各环节,让中华优秀传统文化在校园“落地生根”。
“尼山世界儒学中心成立了两年多,下一步将采取哪些措施,加快实现成为中国乃至全世界公认的世界儒学中心?”省政协委员王学爱问道。
尼山世界儒学中心书记国承彦说,要建设具有全球主导力的尼山世界儒学中心。加快推进尼山世界儒学中心总部规划选址和实体建设,配套建设中国教师博物馆、儒学数字图书馆等设施,打造中华文化新地标。持续做强尼山世界文明论坛,探索设立企业家论坛、海外华侨论坛,形成不间断的“1+N”分论坛支撑体系,提高论坛的国际影响力、传播力。
……
一问一答,精彩不断。委员们的真知灼见被吸收到《关于大力弘扬齐鲁优秀文化的建议案》中。
斯文在兹,郁郁葱葱;诚信厚道,君子之风;礼仪之邦,美德山东。传承弘扬齐鲁优秀文化,谱写文化强省建设新篇章已经在路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