钟倩
第一次聆听“石榴籽”的故事,清楚记得是在那年“五四”青年节的颁奖典礼上,一位年轻女老师声情并茂的讲述,深深地打动了我。她说的一件小事,引发我的强烈共鸣。
有一年清明节,学校组织同学们开展纪念烈士主题活动,其中有一个环节是少先队员向烈士敬献花圈,班主任老师当即推荐了两位同学,没想到其中一位同学跑过来问道,“老师,小萌是回民,她能去吗?”话音落下,小萌的眼里蓄满委屈的泪水。事后她在日记本里倾吐心声,“因为我们是少数民族,生活习惯有所不同,个别同学就不愿意和我们一起玩儿。”
身为大队辅导员,任老师看到小萌的日记后,既心疼又着急,她开始思考怎样让孩子们了解民族文化,能够像一家人那样互帮互助、团结有爱。此后,她围绕“民族团结”开展一系列少先队主题活动,比如,开展最美民族服饰互换活动、打造学校民俗风情馆、举办民族娃娃演讲大赛……后来,在学校领导的支持下,她带领中队辅导员探索校本课程,又成功申报市级课题,理论上又进一步,取得可喜成果。因为没有先例可循,完全是摸着石头过河,他们利用课余时间加班加点,反复推敲,互相切磋,背后付出了太多的精力和心血。
听到这里,我颇受感动。其实,孩子们遇到的问题,在日常生活中,成年人也遇到过。任老师别看年轻,却用耐心、爱心和恒心引导孩子们正确认识民族习惯,以喜闻乐见的方式共享民族文化,非常难能可贵。那天颁奖结束后,我主动与任老师打招呼,我们互相添加了微信。原来,她叫任红燕,来自山东省济南市堤口回民小学,该校少数民族学生占30%,民族团结教育工作搞得颇有特色,积极带领不同民族的孩子互爱互信,亲如兄弟姐妹。我还了解到,任老师本身就是音乐老师出身,在教育和教学中充分发挥优势,引导学生创新开展“系好第一粒扣子”少先队活动,用智慧和才干凝聚共识,让“石榴籽”更加团结有爱,互相抱得更紧更密更温暖。
就在近日,我应任老师的邀请,为该校全体六年级学生作了一场励志教育报告。准备课件的时候,我就在反复思考,如何让“石榴籽”入脑入心,听后能够引发共鸣呢?结合学校多年来探索创新的“三信”教育理念和育人文化,即信念、诚信、自信,我以“心有所信,方能行远”作为大主题,在开头部分巧妙引入“孟晚舟回国”“东京残奥会”“神舟十三号宇航员出征太空”等重要事件,使家国情怀始终贯穿全过程。然后,在分享过程中我把自己投身公益事业十三年、如何帮助他人的故事,讲给孩子们听,用“感恩”“责任”“公益”“信仰”四个关键词串联起来,让他们切身感受到一个人的社会责任感,以及中国人应有的价值追求。同时,我还图文并茂讲述了庚子之春疫情期间采访山东首批援助湖北医疗队队员的书信来往,让他们看到危厄关头挺身而出的价值取舍和抗疫精神。分享结束前,我给全体同学们留了一份特别的“作业”:“给五年后的自己写一封信”,或许在不远的将来,待他们升入中学或高中后,再打开这封信重新回味,那时候一定能够体会到我的深意吧。
民族团结石榴情,心心相印一家亲。在我看来,如果把“民族团结”比作一幅绚丽多彩的画卷,那么,一笔一划都很重要,离不开每个孩子的同心绘就;如果把“民族团结”视为一座芬芳四溢的花园,那么,一枝独秀不是春,百花齐放春满园。因此,“石榴籽”的拳拳心愿,理应需要全社会共同守望,攥指成拳,助力他们勇敢追梦,尤其是在“拔节孕穗期”健康成长,营造和谐而温馨的成长环境。作为一名基层政协委员,我也应出一份力,尽一份责,为画好民族团结同心圆,同心勠力共筑中国梦贡献绵薄之力。
﹙作者系山东省济南市天桥区政协委员、山东省政协首批百姓智库成员、中国作家协会会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