本报特邀评论员 张连起
今年,中国经济总体上呈现了稳中向好、稳中加固的态势。但第三季度经济增速放缓、疫情散发、汛情影响、大宗商品价格高企、企业经营困难加大、生产需求制约增多,经济社会预期需要增强支撑。中国经济面临较为复杂的阶段性、结构性和周期性问题,风险挑战依然较大。
观察分析中国经济,应当以全面辩证长远的眼光看待,准确识变,才能在短期波动和长远的格局中认清大势;科学应变,才能在压力挑战中发掘深层动力;主动求变,才能在亮点韧性中提振信心。可以说,中国经济持续恢复、迈向高质量发展的态势不会改变,有能力有条件完成全年经济社会发展的预期目标任务。
一方面,经济增长、就业、物价、国际收支四大宏观经济指标显示,中国经济“基础大盘”依然稳固;另一方面我们坚信,中国经济有办法、有条件延续恢复性增长态势,保持战略定力,加快构建新发展格局,以强大韧性支撑和激发经济内生动力。
从建言资政的角度,我提几点建议。
针对经济运行新情况加强跨周期调节,持续推进保就业保民生保市场主体的政策落地生根。目前,一些房地产企业过度扩张陷入困境,一些地方政府隐形债务负担过重而难以为继,一些地方采用拉闸限电、运动式减碳等等。要用好宝贵时间窗口,在处理短期与长期、目标与手段、发展与安全的关系中有效化解。比如通过严格执法、完善规则,部分领域社会反映强烈的垄断和竞争失序行为得到纠正,防止资本无序扩张初见成效;从10方面31项重点任务明确“双碳”路线图、施工图,坚持全国一盘棋,纠正运动式“减碳”,先立后破,坚决遏制“两高”项目盲目发展;采取依法对煤炭价格实施干预等必要措施,促进煤炭市场回归理性,收到了一定成效。
加强财政、金融、就业政策联动,避免政策风险的相互叠加、同向发力。一是金融机构提升服务中小微企业、制造业等重点领域和薄弱环节的支持力度,财政可对相关贷款实施贴息政策,降低企业融资成本。二是财政主导加快支出进度和专项债使用速度,金融机构加大配合力度,使基建项目尽快转化为实物工作量,创造新的就业机会。三是把名义税费率降下来、把实际征收率提上去,确保大规模减税降费政策落地生效,积极支持各类市场主体特别是中小企业发展。四是强化高校毕业生就业服务,畅通农民工外出就业渠道,改进对灵活就业人员的劳动者权益保障。可借鉴德国的双元制职业教育模式,使学校教育和企业需求充分对接,确保制造业人才供应。
深入实施精准减税降费等政策措施,降低市场主体成本负担。统筹今明两年财税政策衔接,保持政策的连续性、稳定性、可持续性。持续精准实施减税降费、惠企纾困、稳岗就业及优化营商环境等政策措施。加强正面引导,稳定市场预期和信心。做好中央重大决策部署的宣传阐释,给市场主体特别是民营企业家吃定心丸。对出台有关监管政策做好充分解读和答疑释惑。
强化科技创新和产业链供应链韧性,加强基础研究,推动应用研究,开展补链强链专项行动,实施产业基础再造工程,加快解决“卡脖子”难题,加快制造业数字化转型,发展“专精特新”中小企业,在补链强链行动上下更大功夫。加大对区域和全球的分散化布局,形成多维立体的产业链和供应链体系。推进更高水平开放,在开放合作中锻造更强大综合竞争力。
增强核心能力,打造我国数字经济发展新优势。当前我国数字经济优势主要体现在消费领域,要引导资本向更多生产领域发力,发挥数字科技赋能的巨大威力,提高实体经济的全要素生产率,形成一批产业数字化和数字支撑平台领域的世界级企业,推动我国产业向全球价值链高端攀升。从模式优势向技术优势扩展,补齐核心数字技术短板,同时培育前沿技术新优势,增强新兴产业发展话语权和主导权。从产品优势向标准优势扩展,加快国内数字技术标准、数字贸易规则、数字治理规则等的制定完善,并将其向全球推广。从国内优势向国际优势扩展。加快我国数字科技企业的技术、商业模式“走出去”步伐,开发适应国际市场需求的数字产品和服务,打造具有国际影响力的数字平台企业。
在扎实促进共同富裕中,积极稳妥推进房地产税改革。多年来,调节房地产的长效机制没有建立起来,靠行政手段越来越走不出怪圈。房地产税是完善地方税制的重要一环,也是贯彻房住不炒原则,建立房地产宏观调控长效机制的重要组成部分。试点地区可以走出一条市场化、法治化的新路。通过试点的办法,“测试水温”、完善思路,进而上升为共性的法条。以往上海、重庆的试点提供的借鉴不足,应谨慎选择近年来一些房地产热点城市进行扩大试点,不盲目扩大范围,逐渐由易到难。考虑民生需要,设定免除标准,究竟是按套数还是按面积,预计会有不同路径试点。美国的房地产税,各州不一样,按照年缴纳。多数州范围是1.25%-2%,不会超过3%。我认为我国房地产税率不会像某些发达经济体那样的水平,总体上会做到大部分中产阶层家庭免交房地产税。纳税基准不一定采用实施一房一价、一房一评估,可能选择更为简易获得的基准。对试点城市拥有多套房产的持有者,肯定会有涉税行为发生。有观点认为不涉及异地房产,即试点城市以外的所有者的房产,我不这样认为。不然,试点的意义不大。
针对防范化解金融风险的老问题新情况,必须牢牢守住不发生系统性金融风险的底线。既要稳妥处理好个别企业的风险问题,防止外溢传导,又要处理好稳增长和防风险的关系,压实各方责任,形成合力。防止地方政府债务风险、行业风险、区域经济风险向金融风险转移,加快转变金融业发展方式。推动金融结构同经济社会发展相适应,促进融资便利化,降低实体经济成本,提高资源配置效率。健全金融机构法人治理,矫正大股东操纵和内部人控制两种不良倾向。不断完善资本市场基础制度,引导理财、信托、保险等为资本市场增加长期稳定资金。加快养老保险第二和第三支柱建设,推动养老基金在资本市场上的占比达到世界平均水平。
(作者系全国政协常委,中国税务学会副会长)