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11版:春秋周刊

陈子展说“幽默”译名

杨建民

复旦大学有名教授陈子展,20世纪30年代在上海《申报》“自由谈”栏目,发表了一批有质量的杂文。其时,鲁迅、茅盾等文化名人均是此栏目的“大牌”“支柱”。

1933年2月,陈子展写出一篇数百字的《论幽默译名》,刊发在“自由谈”,对“幽默”一词的翻译情形,给予描述。他认为:英语Humour翻译为“幽默”,始于作家林语堂。林语堂编辑《论语》半月刊时,就希望来稿者以“幽默”的态度作文。当时,这一译名并未得到人们的一致认可。以翻译法国文学,尤其翻译莫泊桑为主的李青崖,就认为“幽默”不如翻成“语妙”来得“兼顾音义二者”。语言学家陈望道则认为可以用“油腔滑调”中的“油滑”来翻译。在陈子展看来,“油滑”二字,陈望道“言者正色”(正经),而“闻者失笑”。大约觉得大学者用这么“俗”的字眼,有些可笑。

学者讨论外,也有通外语者出来发言。有人说,俄文相当于幽默的词,从译音听来,可为“狗不咬”。陈子展觉得此译名“直欲令人喷饭”。他读了当时人们所写的“幽默”文章,觉着“皆以微嘲暗讽为能事”,所以认为可以用“优骂”替代幽默。他在刊物上读到《孤桐杂记》(“孤桐”,即章士钊),文章对人们误解“幽默”一词不以为然。在章士钊看来,这个词的英文原意:“指善为俊语者之风趣也,而字面微得其反,易生歧解。”在他看来,“音译”是名词翻译的“良法”。因为用汉字翻译,字的文意便会参与进去,造成更大误会。倘“偶一不慎,恐将与冰麒麟等词同一丑恶。”“冰麒麟”是今天大家熟悉的“冰激凌”,当年用“冰”加神兽“麒麟”翻译,今天人们难以想象,章士钊甚至认为“丑恶”。“虽幽默二字弊不至此,频频误用,即大不佳”,所以他建议,用较生僻且不易产生误会的同音“酉靺”改换“幽默”会不会好些?可惜,章士钊当时的提议,并未引发大家重视,更不用说认可了。

我国翻译大家严复曾有言:“一名之立,旬月踟蹰。”一个合适的译名确定,要花费十数天一月工夫。数位大家耗费时日探讨“幽默”译名,可为一证。

2021-10-21 杨建民 1 1 人民政协报 content_14057.html 1 陈子展说“幽默”译名 14,057 /enpproperty-->